目前分類:性別研究所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二章 烏托邦的追尋與失落—烏托邦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by黃淑玲

  • 歐文主義的創始人羅伯‧歐文認為,婦女受壓迫肇因於三個製造社會衝突與扭曲人性的制度:宗教、婚姻家庭以及私有財產制。宗教宣導人性不完美,創造無知迷信,鼓吹結黨分派。家庭是男性權力的來源,滋養自私的個人主義,教導眾人只愛家人;婚姻制度讓女人成為男人的財產,阻止眾人追求真愛。私有財產制導致財富成為社會權力的基礎,鼓吹眾人爭權奪利。資本主義推波助來,加深眾人自私競爭的習性,整體社會無法團結(Taylor, B. 1993. Eve and the New Jerusalem: Socialism and Femin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忘了在哪裡看到過,基督教說人是不完美的,因此基督教社會會預設人性不完美,從而去改善制度;台灣的宗教沒有這樣的概念,因此相信人是好人,社會上傾向選出一位聖人來領導眾人,而道德上出錯就會是這個人不適任的原因;或是當有人出現疏失,則會以刑法來懲罰個人,較不會考慮要改善系統性問題。因此看到有人認為「宗教宣導人性不完美」帶來的負面影響,覺得頗有趣。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上了敘說探究,課後我將文本內容有疑問處請教楊幸真教授後的理解如下: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邱德羅提到,因為女性通常是最重要的照顧者,所有嬰兒都與她們緊密相連。隨著孩童逐漸長大,男孩發現到男性化就是與母親不同,因此他們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與母親切斷聯繫,以獲取一種男性認同。……他們透過分裂來獲取他們的認同,並強調與他人的斷裂。反之,女孩則意識到她們就像母親一樣,也就可以繼續認同母親。因此,女性有著更為連續的認同感,但是她們是從她們做為一位母親角色的母親那裡學到何謂陰性。其他成為陰性的方式往往都被忽略掉。邱德羅認為女孩最重要的是學習到,成為陰性的就是意謂著養育與照護他人。因此逐漸分不清成為陰性的與做為一位母親的差別,而且女孩所瞭解到如何成為陰性的唯一方式,就是像一位母親一般。這整個過程顯示母親如何有效地將她們的女兒社會化成為母親的角色,邱德羅將此稱為「母性的再生產」(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在一個不斷強調競爭性的世界中,個體必須與他人分離,遠勝於關懷他人的實踐來得重要,女性卻學著將關懷實踐視為她們認同的核心,因此,母性再現可能會讓女性處於不利的位置。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