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教學部舉辦的焦點團體訪談工作坊,和我預期(大家想應用這技巧在教學上)有點不同,老師們似乎是預設大家是想把這技巧用在研究的資料收集;不過今天的確也稍稍了解到什麼是焦點團體,和我熟悉的動力式團體有什麼不同。
林繼偉老師說焦點團體可以用來評估功能;希望有天我可以拿來運用看看。
今天參加教學部舉辦的焦點團體訪談工作坊,和我預期(大家想應用這技巧在教學上)有點不同,老師們似乎是預設大家是想把這技巧用在研究的資料收集;不過今天的確也稍稍了解到什麼是焦點團體,和我熟悉的動力式團體有什麼不同。
林繼偉老師說焦點團體可以用來評估功能;希望有天我可以拿來運用看看。
在聽堂本剛3/23的FMB, 「......要說我有沒有把自身的意志貫徹到底,幾乎是沒有的,基本上都是要去配合別人去這樣那樣,身體出了問題之後才忽然有一瞬間發現,人或許需要有為了自己而活的時間或是瞬間,以此為契機我或許可以有所改變,所以我就將『愛自己』作為生活的主題,愛自己的時間比起以前也有所增加......在我的人生中來看,有沒有到達自己認為很滿意的那一天,要是能有這麼一天就好了,要說怎麼才能到達這一天,果然還是排除了混亂和繁雜之後,時間在單純的流逝一樣的一天,我覺得要是能到這麼一天就好了,到了那時我有可能就沒有在從事這份工作了,也可能還在娛樂圈,具體我也不清楚......以前也講過,想要自己的意見被通過,就必須附加很多的條件,不然就沒人會同意,我就一直生活在這個奇怪的世界裡,至今為止都覺得成年人真難搞啊,雖然我自己也是個成年人了......」
讓我迷上他的契機,是08年的大愛的他,當時的確也在想,怎麼會有這麼大愛的人,不過漸漸忘了這樣的不可思議,把他和他們當成人生導師;看到他這段自我剖析突然有些驚醒,原來他比我以為的(我以為的是一般人範圍的)更忘了愛自己一點,而即使到了他這樣不走流量路線了,也無法讓時間單純的流逝,也無法讓自己的意見盡量貫徹到底。
佛洛伊德的潛意識包含體感和圖像意識,而李維倫教授把兩者分開;我覺得體感是pre conscious, 語意和圖像才是同類,是思考方式,是記憶,是想像的題材
因為謝金魚知道這個活動;票價400元,可參加五場演講及簽書會,儘管我以為我會累到逃跑但我聽完了所有的演講,而且專注度很高,這是因為講者很會說故事,以及講題吸引我;講題分別是「人妻控、八嘎囧、老番癲──普通人眼中的三國(by普通人)」,「浮世繪中的和食世界(by胡川安)」「紐約的臺灣人餐桌(by郭忠豪)」「裹著腳的女英雄,女扮男裝的小說史(by謝金魚)」「名垂青史的條件(by神奇海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