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隔天,準備坐930在檳榔路轉923 9:30從捷運新店站發的車到坪林。這是google maps建議的轉車路線。
9:25到檳榔路,才發現綠5/綠6/內10/905/930都可以到;最近的轉車站是中正路口(但轉車距離最長),捷運新店區公所站和檳榔路都是到對面搭車、距離不遠,但檳榔路形成一個不錯的商店圈,所以我喜歡檳榔路。
我想著9:30從起站發車,到這裡大約9:35,應該不用等太久,但沒想到我直到10:25才看到923的車;雖然官網和車上的發車時間表都是9:30發車,但我猜其實已經偷偷改到20分發車,所以我剛好錯過9:20的車,等到的是10:20發的。
公車在新店轉上國道三號,然後在深坑下交流道,深坑外停了幾站後,又上國道五號、在坪林下交流道。也許因為清明連假,我去程到新店客運坪林站時已經12:00, 耗時1小時30分。足足夠我在車上嗑完從全聯買的茶雞拼盤,又打了幾個盹兒。
下車後往橋邊走,最近的是坪林新橋;橋上以古典茶壺為裝飾。
在橋上看的風景。北勢溪水清澈見底,而溪旁有著蜿蜒美的步道讓我想一探究竟。
所以我走到南岸後,先到左手邊的坪林區農會農產品行銷中心看看,再從屋旁下到河岸邊。
一路上蠻寂靜的,遠離人群,簡簡單單,與自己對話,與河山親近。
我選擇在親水吊橋走回北岸。繼續往下走其實可以到達當地人都大推的金瓜寮溪,但我想如果要去金瓜寮溪,坪林中心區就沒辦法逛完了吧!所以留待下次再進行生態之旅吧!
走回北岸後,路上有些是賣溪蝦等風味餐,但更多的是茶莊;我沒有喝茶習慣,原本只打算來走走、不買茶的,但其中一間東茗飲品卻弄得像一般飲料攤一樣,除了招牌的冷泡茶,還有常見如珍珠奶茶等冷飲可選擇;看到它後我眼睛捨不得離開,所以就買了一杯、在屋簷下坐看車流。發現自己其實已經乾渴腳酸卻不自知。
再繼續往前走回接近新橋處,才發現剛剛忽略的茶鄉印象──茶壺的雕塑。
這回我走上在新橋東側的舊橋,身旁沒有車輛行走,所以更有悠哉的感覺。
茶業博物館是今天的重頭戲。「茶感記憶」特展的茶香交織,以及常駐展示的茶知識,都讓我感到十分滿足。
例如這串茶餅,也許味道不能與今日的散茶相比,但親眼看到它後,我對古早時代這項藝術產業悠然神往。
茶業博物館東側,正是茶郊媽祖所在。好不容易找到這個園區地圖,計畫著除了參拜媽祖還要盡量繞去賞賞花。
茶郊媽祖就安奉在這個美麗的亭子裡。
主祀茶郊媽祖,陪祀福德正神以及茶神陸羽。
亭後樓臺,2006年落成的媽祖金身。
站在這裡,與坪林地標、北岸的觀音像遙遙相望。途中高架橋上車水馬龍,就是塞到爆的雪山隧道。
這時間對賞花來說不是好時節,櫻花/杏花已落、茶花未開。這朵是此地唯一盛開的花。
如果想看茶花,坪林國小外牆比較多一些,但最美的時節也未到。
接下來我走到拱橋處;這是坪林最東邊的一座橋樑了。拱橋南岸這端是很棒很棒的賞鳥點;我在橋上近到可以肉眼看見已經翹毛黃靴的小白鷺,牠們卻毫不在意人類與「炮管」的凝視,繼續三三兩兩撲躍、求偶與爭偶的獨特舞動。
不過可惜的是,出門前突然發現只剩一格電的相機,現在完全沒有反應啦!所以我只能將這記在心裡,積攢下次的緣份。
回到拱橋。拱橋北側則是淺灘,當時正好有一對老夫婦在餵魚──所以主街上那一堆堆的土司不是店家備品、而是用來販售的魚飼料啊──我在橋上也能清楚見到水下魚隻的流動,不愧是以復育為傲的、生態旅遊的坪林。
走進坪林老街,也許因為平日,路上沒什麼人;沒有想像中的熙熙攘攘,反而呈現出老聚落的生活味道。我欣賞了石頭屋、保坪宮的建築趣味,點一份豆腐老店的甘(草)梅(子)豆腐、吃到山泉水做出的豆腐原味,行程接近尾聲時,在一個充滿人味的地方是讓人安心的。
最後走上觀音臺。大多人會從坪林國中進入,但因為要走上樓梯前會經過一座墳、讓我感到壓抑,幸好後來發現學校後方停車場有一座隱蔽的樓梯能與主路線相連。
觀音臺據說是因為修建雪山隧道時驚動眠龍,為了鎮壓暴怒的龍才塑觀音像庇佑一方水土。所以觀音臺後的小徑是欣賞雪山隧道入口最好的地方。再多走幾步,另一側還能看到一彎月潭。
如果最近想去坪林走走,正是新茶上市(清明後)、賞鳥賞茶花的好時節。旅行總是不能在造訪當下與想分享的人一同看遍所有景色,這樣的遺憾常有,只能接受它、享受它。不要再規劃東等待西了,現在就走吧!
- Apr 06 Sat 2013 14:05
坪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