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生息的一天。感謝J的年卡可以在灣區六間展館有入場優惠,今天的行程是悠閒地吃午餐後再訪聖荷西,參觀藝術博物館。
因為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這個顯眼的立面,雖然沒有modern這個字,我還是預期自己會看到一些蠻跳脫的現代展品。
依指示找博物館的入口結果整整繞了一圈,隔壁這棟古典建築也是博物館的一部分,但卻是Cafe的入口。最後發現,入口還是在剛剛的現代立面上。
因為著作權的關係,館內展品無法拍照,但每個展覽在我腦海中仍然栩栩如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樓展出的Fischl的作品;他的創作蠻仰賴現代的數位科技,先將喜歡的題材拍攝下來,再透過電腦的處理讓相片呈現出他喜歡的色調,並將單一人物為單位彼此排列組合,使畫面呈現出他想要的張力,最後再創作成畫作;或是單一人物本身的動作表情已經很有故事性,他會將此做成立體雕塑,再將這很有故事的人物從不同角度截出畫面放進適合的作品裡。因為題材都是經過藝術家安排過的,再加上他在畫面細節的調整,每幅作品都會讓觀賞者腦補出不少故事。
當然,這不是我看看就能了解的,在我們欣賞Fischl的作品到一半時,San Jose Museum of Art的導覽解說時間到了(13:00與14:30),所以我們回到大廳去等導覽解說員。大概是因為平日下午,來參觀的人不多,所以我們能與解說員詳細對話。講到一半時,另一位參加者加入了,她來自明尼蘇達──這裡導覽解說不是傳統的知識傾倒,而是解說員會先了解觀賞者的背景(來自何處、因為觀光/工作/求學來到聖荷西、是否有藝術相關背景等等),再來與觀賞者互動;解說員用自己的系統來為展覽提綱挈領、帶我們參觀展覽中最引人發想的作品,然後問我們初步的想法、引導我們思考藝術家創作的原因、最後再將參考答案釋出。 另一個導覽的展覽則是二樓的Rising Drag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hotography, 我有看到一幅在正在建造的高樓鋼筋上坐著的年輕母親凝視襁(ㄑ一ㄤˇ)褓,而年輕父親則在一旁頭下腳上地成斜屋頂狀、脖子則用工人的白毛巾繫在鋼筋上、面朝觀賞者的作品;另一幅作品則是遠看有如古典山水般、右邊的青山頂上有著七層寶塔、中間溪水上浮著扁舟、畫面最上還有題詩和印鑑,結果近看所謂青山卻是垃圾堆上罩著工地的青色網紗、間或點綴著「請勿在此溜狗」類的標語。前者搭配另一幅北京十年來一塊建地的變遷,讓解說員及明尼蘇達女士深刻理解了藝術家的不安,而我卻對這樣的感覺已經麻木;後者遠看很正常、近看卻因為中國傳統繪畫與現實照片透視與景深的衝突、讓我蠻想再多看多聽的。
旁邊與Rising Dragon搭配、展覽的是New Stories from the Edge of Asia: This/That. 從解說員口中我們先聽了一段來自菲律賓的女巫傳說,然後才能理解藝術家想表達的白天白骨精、夜間食臟女巫的背後故事。
今天看到的展覽剛好都在能讓我接受、又能帶給我新想法的範圍內,當然,解說員的功力以及J的藝術背景也功不可沒。在矽谷大城的這間藝術館,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 Mar 14 Thu 2013 12:55
20130313 San Jose Museum of Art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