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觸最多的醫院,當然是學校的附設醫院,以及它擁有經營權的區域醫院。第一次踏進衛生所層級,雖然鳳山衛生所建築華麗,卻有著不少會造成危險的不人性缺點,而它也沒有辦法提供即時的抽血檢驗和X光影像協助判斷。
在衛生所負責健兒門診的醫師只能擁有身高體重頭圍資料,以及手中的聽診器;她要拿這些資訊判斷小孩子的狀況是否適合接種疫苗,並對家長做衛生教育(接種疫苗後的正常反應和需回診的副作用,如何照顧針口,小孩的發育是否有遲緩,要如何補強等等),但最需要經驗累積且無法速成的,是她要知道小孩子有沒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在與家長詢問後,是要安撫給建議或要轉診;這是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平地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定位。
下週要到交通不太方便的地方去巡迴醫療,聽說那裡的家庭醫學科醫師就是要全才,能做的盡量做;如果平地還容許醫師樣樣通樣樣鬆,山地的醫師則是要樣樣精通,因為她可能是那裡唯一的醫師,緊急時唯一的救命天使,對抗傷病的唯一希望。這樣的考驗,非常巨大......
今天在衛生所,被公衛護士和檢驗人員以「醫生」兩字介紹給服務的民眾,而不是clerk或見習醫師;雖然我知道我是醫生,但此時覺得這兩字代表的形象非常沉重,下週我能多做一些什麼,讓我更能安心地被稱作醫生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