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旅行時間:104-10-29~104-11-1

 

旅行從機場開始

  雖然自助旅行應該是從規劃就開始了,但因為這趟旅行我在八月就訂好機票,中間經過工作上的新挑戰、車禍、意料之外的金門之旅、以及一些麻煩的人際上的暗潮洶湧,出行當天我搭上往台北的列車後還在電話中處理假單的事情;轉了客運到了桃園機場過了關,在登機門旁的書店翻旅行書時看到同學出的旅遊書,頗為驚喜,終於有「我要去旅行了」的感覺。

  同學去國外讀研究所之餘去南美當志工,再順手出了一本自助旅行書,真讓人心嚮往之。

  還發現了一本我喜歡的美食作家及自然作家合作的台灣深度旅行書~

  以及我的德文課本作者新寫了一本歷史書。

  為什麼這裡不是圖書館,而是登機門旁的小書店、書店店員品質還很糟竟然在上班時間用手機與曖昧對象戲劇性的聊天呢?

  時間差不多了,走到A5號登機門。

  原本19:50就要登機,不過要搭的飛機根本還沒降落,廣播改成宣布20:20(也就是原本的起飛時間)開始登機,不過經過工作人員趕緊趕慢的檢測補給和整理後,最後20:30才終於開始登機。

  其實行程表在出發前已經先改過一次了,捷星在約一個月前就發電子郵件說必須更改時間表,導致我在吉隆坡的轉機旅行時間少了一個多小時,臨出發又發生了這樣的狀況;雖然最終是平安完成飛行,而且誤點對廉航來說真的是家常便飯,只是因為剛好是我第一次搭捷星的飛機就發生這麼多狀況,讓我對捷星的感覺沒有很好。

  到仰光旅行的出發準備,當然包含查詢那裏的電器插座是怎樣的插孔,結果發現那裏的規格太雜,有G型(類似新加坡的三個扁孔的),也有C/D/F型(兩或三孔的圓形),就買了萬用的轉換插座。

  我的第一段機票是搭捷星的飛機從桃園到新加坡樟宜機場轉機過夜,中間要給手機充電時,就拿出三扁孔的來使用。

  樟宜機場不知蟬聯了多少年的「最好睡機場」,不過睡眠區域(snooze zone)位於第三航廈,而捷星在第一航廈起降,所以我懶得千里迢迢去第三航廈體驗了,就在第一航廈的座位區歪一下,然後早上看到免費OSIM美腿機空了出來超開心,去按摩一下緩解旅途疲憊。

順道經過吉隆坡

  飛抵吉隆坡後,在KLIA2的廉航專用機場降落;這裡比起螞蜂窩攻略裡寫的LCCT還要好多了,是一個乾淨明亮舒適的機場,只是「需要走很長一段路」這樣的特徵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出關後會走進一個購物商場,沿著巴士標誌的指示搭電梯到路面層,在建築內就先找到SkyBus/Aerobus/Sky Shuttle的聯合櫃台買票(票可通用,單程RM11, 不能買來回票,這也與螞蜂窩攻略上寫的不同了;如果要省錢可以在訂亞航機票時就一起訂SkyBus票,單程RM9.99, 巴士預付號碼會一起顯示在機票上),在A5或A6號巴士月台上車。

  因為扣來扣去時間已經接近中午,飢餓的我決定優先去新峰肉骨茶用餐,行有餘力再去其他景點;客運搭到終點站的KL Sentral下車後,在附設(但對一般人來說這才是主體)的購物中心繞了一下,才找到單軌電車月台買票。

  馬來西亞的交通費是令人讚賞的低,搭了四站到 Imbi 站只要RM1.6。單軌電車的內部空間其實很寬敞,可以設置這樣背靠背的椅座。從空中看吉隆坡,是一個很棒的粗覽城市的方式。

  順帶一提,看到Sentral而非Central, Monorel而非Monorail的文字時,我原本以為是因為馬來西亞曾用哪個非英語的印歐語系語言為主要外語,所以才會留存這些詞彙,回來後查資料才發現這些都是馬來文。

  Imbi 站下車後其實可以直接轉進共構的購物中心,而一路坐單軌電車過來我也看了很多間購物中心了;為什麼吉隆坡有那麼多人在逛購物中心!就連我下車後在路面走沒兩步又遇上一間,分岔路口左手邊看過去又有一間。

  Anyway, Imbi 站下車後我判斷著方向往東北走去,過了分岔路口後走右邊那條,這裡就沒有像剛剛看到的高樓林立都是購物中心和商辦大樓的風景了,兩三層樓的房子開著異國餐廳和小店這樣相較之下親切生活化的場景,路過一個停車場還看到整面塗鴉。

  停車場的另一面塗鴉是魯邦三世吧!原來這樣古早的日本漫畫就有傳播到馬來西亞。

  憑著印象向右拐,在一個小公園旁,雖然會被隔壁的阿喜先搶去目光,但看到新峰肉骨茶那有五個店面寬的招牌後讓人再也移不開。在店外面有指引停車的男工作人員,店內點菜結帳的則都是沒戴頭巾的華裔中年女性。

  面朝店外有一個華人小餐館常見的小神龕。

  店內裝飾是吉隆坡的著名景點照片,例如其實我最想去參觀但被二選一犧牲掉的國家紡織博物館。

  大媽送上菜單並用英文招呼,我打開後點了正宗空煲肉骨茶(Bak kut teh, 一人份RM17),用台語發音而非彆扭的拼音,所以點菜的阿姨在用英文問我要不要點什麼喝的後,乾脆用中文問我,研究後口渴的我選了冬瓜羅漢果(RM4)。

  新峰的商標。

  肉骨茶的料夠實在,湯的味道豐富,不過分量實在太大,我放棄了白飯還飽到打嗝,但放棄白飯後味道實在偏鹹,頗有福建派特色。

  順帶一提,在這裡結帳除菜單的價格,需額外付6%的稅。

  路過隨拍,發現在馬來西亞,診所稱為「藥房」。Klinik 也是馬來文的拼法。

  回到KL Sentral站看到拱門挑色的俗麗,原本是想根本把它從記憶裡刪除的,沒想到走沒幾步看到純灰色的拱門,回頭對比還看到只漆了下半邊的,發現拱門本身沒錯,只是刻意把什麼東西都要弄得光鮮亮的人錯了。

  事實上,從KL Sentral 到 Imbi 的 Monorel 路程正好經過一小條河,河岸是普通的水泥然後長著綠色線狀的垂直雜草,對比往前往後隨處可見的八零年代外觀的購物中心,讓人感到吉隆坡雖然物質生活豐富,卻對美學和小細節不太在乎。

  算算時間差不多了,準備進入KL Sentral,想搭14:40的客運回機場,時間比較充裕。

  KL Sentral 裡有讓人眼花撩亂的商家,讓久未踏進這樣繁華的我有些飄飄然,不過怎麼走都找不到通往客運站的往下的電扶梯就讓我有點驚嚇了!

  問過警衛難以理解的服務台指示牌指的是哪裡,上了二樓找到詢問處,終於得到客運站其實是在另一棟ˇ的答案(KL Sentral購物商場分為兩棟,一棟與客運站共構,一棟與單軌電車站共構,但走在兩站之間會被店家迷花了眼,對自己的方向感很自豪的我能在異國他鄉的住宅區裡憑感覺找路,卻會在繁華商場裡被繞昏)。

  最終買到票上了車後,看著那些在最後關頭上了車卻還要人等他的同伴的人不太耐煩,車子在15:20開,幸好抵達機場時還不到16:20的關櫃時間,我又衝過長長的道路──因為klia2的客運站往大廳也又是一個空曠的購物商場──為那還趕得上報到的一線希望努力。

  我手上的行程單在自動報到機怎麼刷都失敗,不願相信那是因為過了16:20的原因,只好嘗試人工報到櫃,看那排到天邊的人群,我去人稍少的托運行李櫃詢問,得到對方比手畫腳的表示只要去第一個櫃台把我這已經在網路上自動報到的行程單蓋戳記就行,哈雷路亞!

  Document check櫃台排隊的人超少,我迅速領到精美的登機證,在此感謝亞航可以在出發前十五天就網路報到;原本在台灣時我也想將回程機票一起報到的,不過那是鳥航和虎航,分別只能在出發前一天和三天網路報到,所以我無法悠閒地將一切旅行不安定因素掐滅。

  亞航的機艙行李櫃上貼滿了廣告,讓我聯想起威航,不過亞航就像購物中心櫥窗們的延伸,我當時搭威航時它接的卻是桐花祭的觀光旅遊廣告,還是有點不同。

  我沒有花錢選位,網路給我指派的是靠走道的20C, 幸好B座沒人,我才能在察覺到一天將盡時,拍下這差強人意的晚霞照片。

仰光

  緬元不能在國內兌換,只能帶美金到當地換,而且這美金還必須是2006年版以後的新鈔,不能有摺痕,不能有小黃斑,宛如錢幣不是拿來流通而是要拿去做藝術創作似的。

  我出關後在管制區的銀行看了一下,匯率沒特別好,就先出來,後來發現哪裡的匯兌都一樣差,有遵循網路上查到的最新匯率USD:MMK=1:1273的銀行,卻只願意給五十元以上的大面額美鈔那樣的匯率,因只準備待兩晚只想換二三十美元的我,這些小額鈔票的匯率就驟降成USD:MMK=1:1253, 所以我只能投入Myawaddy Bank那雖然匯率不夠好、但至少小額美鈔有給到1:1258的懷抱。

  出得國際機場約已晚上七點,此時旅遊諮詢櫃台還有開,我問要怎麼去搭公車到Sule(仰光就是以此為中心擴展城市範圍的,我的青年旅館也選在那附近),服務員建議我搭計程車,當我表明希望坐公車的時候,她告訴我可以出機場後往右轉,走約二十分鐘,遇岔路也選擇右邊那條,然後看到一個夜市後走到馬路對面,就可以搭車往Sule了。

  一個人夜間走在陌生的城市路上,雖然很多車呼嘯而過但行人不多,說不怕是騙人的;幸好前面幾部正好有小販推著tuk-tuk般的車、車上還放著歌曲,和我走往同一方向,讓我來不及感受到害怕,就到了服務員指示的地方。

  在仰光這兩晚如果有什麼讓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之一就是緬甸真的是一個不重視行人路權的地方,有行人穿越道的地方少之又少,一夜一天走下來似乎只在兩個路口看到過,而且即使有行人穿越道也沒有行人專用號誌燈。我只能養成跟著當地人過馬路的習慣;真的頗慶幸能平安歸來。

  過了馬路後,因為我不認得緬甸數字,所以乾脆放棄查公車路線,只是等著如攻略上寫的一般,有人喊"Sule"我就上車,不過後來不管有沒有人喊我都跑上前去問公車司機"Sule?"卻一直得到搖頭的回應。

  當我認真考慮是不是要到這個比機場離Sule還要遠的地方才改搭計程車去市中心時,突然發現緬甸是一個個靠右行駛但方向盤卻在右邊的國家。這是否與他們的公車幾乎都是從日本(其實還有韓國)淘來的有關呢?

  ──不過維基上的解釋是,緬甸原本隨英國一樣是靠左行駛方向盤在右的,但在吳奈溫的軍政府時期改為靠右行駛方向盤在左,但因為從鄰近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靠左行駛的國家)買到的便宜車輛都是方向盤在右的,才會有此違理的景象。

  第一個讓我感到緬甸人情味的,就讓我稱呼他為四三先生吧!大概是看我被公車司機打擊多了,有位小姐主動問我要去哪裡,給我建議,還親切地畫地圖告訴我可以往前走兩站公車站去搭車(所以我才知道我所在的公車站叫"10miles", 往前分別會經過"9miles"站和"8 miles"站);而四三先生則建議帶我到另一公車站會比較快,否則車程可能要一兩小時,因為四三先生說他願意帶我到另一公車站,所以一直等不到車且被緬甸數字打擊的我就決定跟他走了。

  四三先生在10miles帶我搭上的公車內裝算新,讓我想起棒球場的座椅,晚風吹來頗為舒適;四三先生在有人來收票時直接替我付了100Kyat的的車資並堅持不要我付,想了想,我把塞進旅行袋的友人分享的一塊某名店鳳梨酥在下車時送給他,感謝他的好意。

  沒想到下車後,我以為四三先生要去搭他的車了,他卻說he is worry about me所以會陪我等到我的車才離開,而且他家很近,再不濟也可以走回家。深深感謝他好意的我問為什麼擔心?仰光很危險嗎?他竟然告訴我是(!)尤其是月底30、31號這樣的pay day會有很多thief(!)這和我從攻略上得到的緬甸印象不一樣,但從一個一直都很溫和值得信任的人口中講出來,讓我也更警覺了。

  讓我回頭來說為什麼稱呼他為四三先生吧!因為最開始他在10 miles時建議我從後來這個公車站搭43號公車到Sule, 會又便宜又快速,還畫了緬甸數字的43給我看,緬甸數字的43好像蝴蝶結。我很快就記住了這圖,雖然四三先生後來陪我搭車等車,我也能問他,剛剛經過的那台公車是3號是吧!

  可惜後來一直等不到43號公車;四三先生說,晚上七點到九點,可能就不會有公車了,因為公車在緬甸不是政府經營的,而是私人公司經營,所以no timetable, 尖峰時刻可能10分鐘就一班,太晚他們可能會考慮成本就不發車。這是在等太久、我為自己著急也為連累四三先生陪我等深深抱歉後,看到一台喊著Sule、後座卻載滿人的小卡車開來時,四三先生說那是非法的,才跟我開解釋起公車。前者那種有緬甸數字的大公車是政府有管理的合法私營公車,後者這種就是黑車啦!收費是兩到三倍,且遇上扒手的機會比合法公車高很多,所以他不建議我搭這車。

  不過,隨著時間一再流逝,似乎連黑車都不往Sule了,我都在猶豫是否要妥協等計程車時,又一台往Sule的黑車經過,我告訴四三先生我還是搭這台吧!請他快點回家。這台車兩排座椅都坐滿了人,車尾還站了三四個,幸好兩排座椅中間還放了幾張小板凳,儘管坐在這裡一邊要在意顛頗不平的路面和車地板,一邊擔心身體兩側都有可能會是扒手出手的目標,但我終於撐過來了,在最後順利到達了終點站的蘇雷寶塔,平安下車。下車時原以為要給上幾百緬元,沒想到大家就這樣四散了,如果不是所謂黑車其實是善良緬甸人給深夜的旅人搭便車,那就是四三先生在我上車入座的那一瞬間又幫我付了車資,真是太感謝他給我的協助了

  不過事情還沒結束:蘇雷寶塔所在地是一個圓環,在這深夜我要怎麼找到西南方去我的青年旅館呢?憑著感覺走,後來看到路牌寫著36th street, 問在街口擺攤的老闆才確認走錯方向了,回去重來,幾經波折,才終於抵達旅館。我連出門去隔壁街的小攤子吃遲來很久的晚餐都放棄了,趕緊入住洗澡休息是正經。

  我選擇在20th Street Hostel的女性八人間落腳,除了因為便宜且位於蘇雷寶塔附近,就是房間的空間寬敞了。沒想到除此之外這裡的一張上下舖床還有做隔間,且提供兩把鑰匙讓你把床頭邊的櫃子和一個靠近房間內浴室的置物櫃上鎖,以多人間來說算是難得舒適又保有隱私,好得小小出乎我意料。

  Booking的價格顯示是特價USD8但須以當地貨幣支付,我入住時問老闆,老闆其實優先跟我報美金的價格(果然如攻略所說美金比緬元還受歡迎),我問如果是緬元支付呢?他用1:1300的價格來跟我算,如果我給緬元就在匯率上大虧了。

  我到達時已晚,只剩上舖床位,但這裡的上鋪頂上仍然開闊,頗為舒適。

  隔天早上提供的早餐,是鬆軟白吐司烤過後,大量乳瑪琳和草莓醬會被盛在個人果醬碟上被服務員送上來,然後可以選擇咖啡或茶。食物本身簡單,但有自助式的不限份量的豪氣,也有餐館式的服務,讓住慣青年旅館一切自己動手的我有點小驚訝了。

  出了旅館後,我想去看距離最近的河岸;仰光是一個三面環河的城市,給我的猜想很像永珍,所以我也期待看到寬廣的河岸與對岸的風景,沒想到20th Street往南走到底,看到的卻是高牆以及機械手臂。

  沿著Strand Rd. 接到Merchant Rd., 準備先去看一眼白天的蘇雷寶塔的路上,這裡沿路有不少早市的攤販,賣著新鮮的蔬菜或魚湯粉類的早餐,路上還不斷看到昨天怎麼等都等不到的43號公車。我終於看到43號公車的表情讓公車門邊負責喊的小夥子以為我要搭乘,讓我還趕緊搖頭微笑。

  在這樣繁忙的生活化的早上,街口瞥見像澳門那樣色彩繽紛的景色,讓我忍不住放下初來乍到的警戒,開始拍照。

  跟著當地人過了馬路後,忍不住拿起相機拍下剛剛看到的、少見的由男性來賣Thanakha的攤子。我超想買來嘗試的你知道嗎,但當下不知為何怕被宰也怕不明內容物影響脆弱的臉部肌膚,只敢遠觀。

  路邊的樹也成了蓋廟的場所。

  有時會出現殖民時期的建築物,鶴立雞群。

  在Sule Rd.轉過彎來,Centrepoint Grand Hotel 讓人一眼就看到它,在夜間認出這棟大飯店就知道是往河的方向了。

  白天的蘇雷寶塔,看起來不是信徒眾多的名寺古剎,偏向圓環中的地標多一點。

  在這裡另一個會吸引人目光的,就是飯店對面的 Independence Monument了。這個方尖碑紀念的是1948年緬甸從英國殖民中獨立,取代了當時立在公園裡的維多利亞女王像。

  不過你看,獨立紀念碑旁有噴水池,但這公園卻被圍牆環繞,往外還架設了一層拒馬。

  殖民時代,圍牆就夠把Fytche Square與緬甸人隔開了,現在的Maha Bandula Park也只有在靠市政府的這一側架設了拒馬;所以這個政府與人民之間頗有問題。

  為了尋找公園的入口繞了一些路,但也讓我有機會見到環繞公園的一些建築,例如這個在公園東北角的Ayawaddy Bank, 簡稱為AYA Bank, 是一個出乎意料只發展了五年的私人銀行,卻已經有了131家分行。

  這棟AYA總行的建築建於 1910 年,當時是 the Rowe & Co. department store. 而在緬甸獨立後,它作為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anpower的辦公室,直到2005年。

  再往南走,則是以馬內利浸信會教堂,我看到有許多當地人出入。

  回來後與緬甸華僑的學弟Y說起這次旅行,他說在這公園四周有佛教的建築(佛塔)、基督教的建築、還有回教的建築(據說在蘇雷寶塔的另一邊有著清真寺)。所以以前在緬甸各宗教間是可以和平共存的,現在才開始對立。

  這上半部讓我想到英國、一樓的拱門又讓我想起西班牙南部的,是前最高法院。2005年,緬甸遷都Naypyidaw, 2006年最高法院也搬遷過去了,浪費了這棟Queen Anne Style architecture的建築。

  走到公園入口,進入這與外面世界不一樣的悠閒天地,在這裡人們就像在普通公園般坐下,或是帶著小孩/長輩來散步,與外頭的熙熙攘攘宛如兩個世界。

  繞著獨立紀念碑走一圈,看到在咆哮的獅子。

  我在這裡遇上了Maung Maung. 其實當時是我繞著獨立紀念碑走,結果聽到有人用英語跟我打招呼,我用英語回應,他就開始跟我閒聊。雖然我也有在擔心他是否會是扒手集團之一,或是如在西歐旅行比較常是騙子,但看他還強忍著面對日光也要用有些口音的英語跟我聊著我這外國人在緬甸看到了什麼啊、我從哪裡來啊等等,我漸漸地放下戒心。

  他跟我說起他家在仰光河對岸的城市,那裏有很多工廠,很多3C產品和含Thanaka的保養品就是在那裏做的。他則是來到仰光和老師學英文,因為在緬甸即使有受學校教育,但英文程度普遍仍差,需要額外跟老師學習;他的夢想則是把英文練好了能到旅行社工作,所以一周會來仰光兩次上課,這次與我搭話是想練習英文。

  此外他也問起我是什麼職業,他猜是老師,因為我有戴眼鏡;和昨晚四三先生說的一樣,在緬甸很少人戴眼鏡,會戴眼鏡的只有老師,而且猜我大概以前很認真讀書。我略尷尬的說他猜錯了,而且我會需要眼鏡是因為國中時電腦開始普及的緣故;昨晚有個與我一同搭黑車的人在顛簸的車上一直用智慧型手機看球賽轉播,今天在Merchant Rd.上也有位低頭族走在我前方,所以我猜未來緬甸會有越來越多人戴眼鏡。

  對了,他還跟我說起在緬甸,人們拜佛會五體投地(額頭、雙肘、雙膝),因為代表禮敬佛法僧親師;所以對緬甸人來說,老師仍然是社會地位很崇高的身分。

  Maung Maung還跟我說起了關於這次大選的事,他公然說著不喜歡現在的軍政府,也覺得政府把首都從仰光遷到Naypyidaw是因為避免抗議;昨晚四三先生也說了覺得緬甸現在這樣會需要多跟你收錢以得服務的文化不好。這都讓我震驚。回來後與學弟Y說起人民會直接跟我這路人說起政府的壞話,雖然不能代表全部,但至少有一群人是這樣的想法,而且敢說;2010年就來到台灣讀書的學弟也很驚訝,他說以前人們是不敢這樣批評政府的。

  離開Maha Bandula Park, 我打算往火車站的方向走,順便欣賞Saint Mary Church. 一路上順著有趣的地方走,不知不覺走到39th Street.

  39th Street的居民感覺很認真生活,每間房屋都展現著屋主是怎樣的人,雖然很生活化卻又頗有可觀。

  屋簷上的青草,讓我想起菁桐車站

  緬甸奇怪的地方就是,街景明明有許多待整修的地方,但有些地方(例如天橋下)卻很華麗。

  路過一個電影院,裏頭上映的電影我大概都沒聽過;但我注意到這裏進電影院需要像機場一樣安檢。

  看到疑似盜用我小時候超紅偶像的圖片的平面廣告;不過我猜不是他啦,只是台灣1990年代流行的,二十多年後這樣的類型出現在緬甸。

  看地圖我原本以為會經過火車站,實際走過才發現中央火車站的站體在鐵軌的北邊,所以從南往北走會經過一座橋橫跨鐵軌;要記得在東邊人行道上橋啊!才能在橋上拍到車站與鐵軌的景色。

  我很幸運,在橋上抓角度時聽到一陣鈴聲,而後就發現列車進站了。

  橋的盡頭是一座教堂。

  我不知道這廣告是在說什麼,我只是想起小時候跟團去南韓旅遊,一座紀念南北韓停戰的雕像,讓南北韓軍人樂極相擁,但南韓軍人是成人而北韓軍人體型很明顯是小孩。

  火車站是一個日正當中徒步旅行的良好遮蔭點,穿堂的風足夠清涼,景也自然定格成一幅畫。

  進車站繞了一圈,只有看不懂的圈圈緬文,我唯一看到的英文標示是在某年某月某日後購票只收緬元。角落的一個窗口有金髮短褲涼鞋的外國男性在買票,所以我想如果我想買火車票進行旅行應該是可行的吧!儘管看來不太方便。

  我在車站往外看只覺雕像奇妙,當我終於休息夠了來到車站正面,還是難以理解雕像是在說什麼,但兩位少女是帶著笑的。

  嗯,在仰光待了近一天,我也覺得緬甸是一個讓人微笑的國家,而且她的人民是那麼的親切友善笑臉迎人。

  離開火車站後想往大金塔方向走,在過了馬路後就被超市前的烤雞吸引了目光,不過打打算盤後發現價格其實沒有太優惠(一隻7000Kyat半隻3500Kyat),就只是想進去吹吹冷氣。

  在超市裡看到一些特敏,比攻略上寫的4000Kyat一條略高,而且我本來就打算去翁山市場,所以就沒下手。倒是熟食區的糕點讓我幾經猶豫才忍住購買的衝動,最後用1300Kyat帶走了一瓶牛奶。

  出了超市後邊走邊想席地而坐,正巧我想坐下休息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廣告,原來緬甸有自己的職業足球聯盟,難怪我昨晚在36th街要問路時,看到一旁有小孩在踢著練習用足球。這樣在街頭踢足球的氛圍,我上次是在里斯本街頭才有看到過。

  來開瓶,解點渴吧!

  我選的這個品牌有著中文名字,但商標上也標著英語和緬甸語。

  走到下一個路口,用地圖輔助向路人問路,確立方向。一旁的卡車後視鏡處掛著一串香花。

  路過住宅區,發現一大片小耳朵。

  在緬甸,能走上街的都是身手矯健之人。不要說昨天我從機場走到10 miles時有人行道地磚突然不見、必須走進沙地的情形了,即使人行道是完整的,它也在事先就設計出這麼寬的間隙,好讓車道旁的小排水溝能順利流到路邊的大排水溝。

  就是這樣逼迫路人必須耳聰目明健步如飛還要能專心走路注意腳下才能平安走在人行道上。

  路過一棵大樹,看到祂身上綁著神龕,放著供品,卻不見神像。

  我想,這是因為供品供奉的就是樹神本身吧!早上Maung Maung說的,緬甸雖然現在大多數人是佛教徒,但在那之前其實緬甸人是信奉多神教的,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樹也有樹神;什麼都有神,處處要恭敬。

  過了火車站後,這裡已經不是蘇雷那裏每步都有驚喜了,路上風景很明顯是郊區;走過長長一段道路後我終於看到金塔的塔尖──「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我當時以為我已經看到仰光金塔,所以一定要連說三遍才能稍緩我長路將盡的喜悅。

  ──不過過沒多久,我又看到另一個金色塔尖了。後來才證實,第二個才是仰光金塔

  走到一個圓環,我要在此左轉,才會走到仰光金塔。行人在此寸步難行,好不容易過了馬路走到對面,一是依據地圖我知道這裡就是皇家湖了,二是想到還要再過一個艱難的路口我就洩了氣,就先走近湖邊,坐下休息,喝幾口鮮奶(然後發現這牌的鮮奶在錫箔密封口開封後,即使有塑膠上蓋,裡面的鮮奶仍然撒出幾滴,弄髒了我放在包裡的外套;這是習慣台灣食品加工業水準的我難以想像的事)。

  從大金塔的南面進入,要脫下涼鞋赤腳從發燙的水泥地走上長長的瓷磚階梯,宛如要爬中山陵。

  兩旁是商店街。雖然破壞氣氛,但真有商業頭腦。

  爬完階梯後,外國人要花8000Kyats或8USD買票進入,本國人則是免費,這樣的差別待遇和之前在永珍一樣。

  買完票拿著地圖,我坐在階梯的最頂端休息一下。實在累了。

  大金塔在藍天下閃閃發亮,不過因為周圍有太多小金塔和人群,其實很難直接感受到它的壯觀。

  我繞著大金塔的周圍慢慢繞一圈。

  遇見一顆大菩提樹;當地人就坐在樹蔭下的邊角閒聊。

  大金塔整體規模雖大,但給我的感覺還是像放大N倍的塔鑾──直到我看到這座佛殿。塔鑾不是金壁就是繪畫,可沒有這樣的閃亮建築。

  在這殿的旁邊有一排桶裝水,上面掛著不鏽鋼杯,免費供人飲水,好像我在機場出關後的櫃台那樣;我猜仰光這裡是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提供清涼的飲水是基本倫理。

  我自己備了點水,但看了這景象就是想在簷下坐下休息。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對穿著成套特敏的母女,盛裝打扮來到大金塔;那位媽媽,儘管我們完全無法交談,仍分享了個蜜餞(類似辣的話梅)給我,讓我更感受到這裡人民的友善。

  大金塔在東西南北都有入口,而且每個主要入口雖然都是長長的階梯,但在階梯旁都設有無障礙設施(電梯或電扶梯不等)。

  電梯金壁輝煌的宛如佛塔,一點都不突兀;在這樣一個人民平均收入不高的國家這樣做事,很讓我訝異。

  在瑞光大金塔,是小動物的天堂,這裡的小孩不會以捉弄動物為樂,相反的,他們從小就被母姊帶來親近大金塔,浸潤在「有食物野餐就分一些給動物」的行為潛移默化中。

  正好看到瑞光大金塔的部分佛像在重新上漆。

  有人說瑞光大金塔不如蒲干的塔廟群歷史悠久,但其實蒲干的塔廟多是九百多年歷史的,但仰光的大金塔,卻是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成佛第七周後,兩位緬甸商人在菩提迦耶供佛,佛陀給了兩人一些頭髮,兩人回到仰光建佛塔。所以這座供奉了佛陀八根頭髮的大金塔,歷史是兩千五百多年之久了,只是這兩千五百多年來,不斷不斷的加建、上金…...變成現今這番樣子。

  在這裡不知不覺也待了兩個半小時,才從原本的南門出來。

  這兩個多小時我只是繞著金塔走一圈而已,期間常常走走停停坐下休息;但我不覺得無聊,每一分鐘,我都在感受緬甸,緬甸的宗教緬甸的人緬甸的文化。

  從南門出來後的馬路往南回市中心,路過又一座佛塔,這大概就是我剛剛看到的第一個塔尖了。

  教堂與香蕉樹。這不是歐美的教堂前能看到的XD

  而後走到翁山市場。據說這是個遊客比本地人多的地方。

  這個市場有很有特色的樂器。

  我猜這攤賣的是茶葉沙拉

  據說這是雙方和談時一起吃的食物。

  不去看那一大片珠寶店的話,翁山市場占最大部分面積的就是布店和裁縫店了;當地女性來到這裡挑選布料剪個幾尺回去,成為別緻的特敏與籠基。

  其實我為了特敏留了預算,但看上的布料實在太高單價(一尺28000Kyats),想了想還是沒下手。

  從翁山市場往南走,又會遇到兩三個似乎更當地氣息的商場,也就是Lay Har Pyin Zay,和螞蜂窩攻略上寫的Theingyi Zay。

  如果純粹體驗緬甸風情,它們會比翁山市場好得多;不過翁山市場的商品真的比較精緻。

  在Maha Bandula右轉,接近Bo Ywe St.的路口,這裡有攤賣著魚湯粉的小攤頗有名店架式,老闆娘看來也頗親切;我就用比手畫腳的問她魚湯粉多少錢,得知是400Kyats這低於我心中標準的價位,就坐下開吃來到緬甸的第一餐。

  小攤的營業頗單純,就備好三種主食,兩種湯頭,再加上不同的配料,就是一客餐。

  在這碗魚湯粉之前,我在緬甸只吃了自己帶來的水果以及在超市買的那瓶鮮奶;不能不說是我沒有接收到太多美食推薦的資訊,以及心中那一絲絲對衛生的顧慮,不過此時熱湯對我的胃施展了魔法,吃完後我還坐在攤前不想起來,後來就用比手畫腳地嘗試了另一種湯頭(姑且叫它雞肉湯麵吧)(500Kyats),也是簡單的美味。

  而後在馬路對側看到一座觀音古廟(google maps上標記為Chinese temple),我四下張望,看到附近川味為主的小吃攤,終於確定這裡是中國城。

  拜完觀音後,發現一旁有著緬甸大選的宣傳,我想這是翁山蘇姬的黨推出的候選人。

  不論翁山蘇姬之前是什麼形象,當她說出若她所領導的黨獲勝(而憲法禁止一等親有外國籍的人成為總統),她會凌駕在總統之上,她就從神壇上走了下來;緬甸人因為對軍政府的不滿所以依然支持她,但遠離爛蘋果窘境的局外人如我,可以不站隊而繼續觀察她的言行。

  回到旅館,在一樓用wifi上網閒逛好好放鬆,發現旅館有免加價提供當地泡麵當點心。

  隔天早上享用完旅館幫我提早準備好的早餐,6am搭上旅館幫我聯絡在清晨出發但只收8000Kyats的計程車(我抵達仰光的那個晚上,從機場到市中心標準價也是8000Kyats),告別逐漸清醒的仰光

  6:34我就抵達機場,實在太幸運了!(我事先問過櫃檯和計程車司機,都得到一般要開一個小時,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上塞車的回答。)

  從仰光機場出境的正確步驟如下:拿出機票通過保全人員的第一關,到航空公司櫃檯報到後會拿到Departure Card,填好Departure Card後在出境時連同機票護照簽證一起交給海關人員,就可以嘍!

  (因為我出入緬甸是搭不同的航空公司,我最開始是沒有離境機票的,不過我很確定的說我有買鳥航的機票,保全人員還是讓我過關了。)

  (我的問題反而卡在報到櫃台,因為我打算在泰國辦落地簽入境,且因只停留一天,所以沒帶太多現金,想賭不會被抽查到,結果在仰光這裡的鳥航報到櫃台她就問我有帶多少現金了......)

  (在鳥航報到後拿到的Departure Card和機票)

  在航空公司櫃檯報到後上二樓,到海關前,可以看到佈滿整幅牆壁的壁畫,主題是雖然我沒有去但卻是著名景點的皇家湖和卡拉威宮。

  過海關後在登機門旁,發現有免費的美腿機!

  在新加坡的樟宜機場有美腿機不奇怪,在仰光這小小的機場也有這鐵腿救星,實在是出乎我意料啊!

  鳥航的塗裝頗有喜感。

順道經過曼谷

  是說,我買的從仰光曼谷的機票才1150+70THB, 位置卻頗靠前──好久沒坐不是機翼附近的位置了!

  當鳥航這廉價航空的空服員送上餐點,我實在喜出望外!

  紙袋裡面是一個香蕉馬芬和一杯水。

  味道還不錯!

  我這次是從廊曼機場進入曼谷

  辦完落地簽後(真正的落地簽櫃台反而沒查我現金,但有問我要離境機票;不過我給他看照起來的行程單也OK),走到廊曼火車站。

  從廊曼火車站到市中心的華南蓬火車站只要五泰銖,比其他旅行方式便宜太多,而且時間也比較好估算。

  不過這個價位是沒有座位的,能不能找到位子坐就要看運氣了。

  這等級的列車是區間車等級的內裝,而且沒有空調,但尚算舒適。

  上車後大概遇到三批小販來販售食品和小東西。

  相較於廊曼火車站的簡陋,華南蓬火車站就頗有規模。

  華南蓬火車站的大廳還能拿來辦活動呢!

  不知為何讓我想起阿托查火車站。

  我原本打算去的第一個景點是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 因距離不太遠,原本想步行去的,但出得火車站後實在難以辨別東西南北,想問路這裡的英文不太通而我手邊也沒拿到當地地圖,而太陽又太曬,所以在繞了幾回後看到地鐵站,就決定放棄Art and Culture Centre, 搭地鐵到Si Lom站轉乘BTS (Bangkok Mass Transit System) 到Saphan Taksin, 去看Sathorn Unique Tower, 也就是網路上著名景點的Ghost Tower.

  在網路上打Ghost Tower和Bangkok就會跑出很多很棒的分享文章,而我出了BTS站後四下張望一下就看到這顯眼的大樓,在接近大樓時還看到西方男女遊客從大樓旁的小巷走出,所以一點都不用擔心找不到路。

  可惜我自己過去時,這棟大樓是這樣被圍起來的,而且明文禁止進入及照相;考量到爬這四十幾層的廢棄大樓的難度,再加上還要非法入侵,我只好放棄。

  我走到一號碼頭(Oriental Pier),準備搭乘昭披耶河快船,前往Siriraj Medical Museum之餘體驗不同的交通方式。

  我對曼谷水運的印象停留在水上市場,現在是時候更新了。

  原本想搭船票THB10起跳的本地線的,但不知為何,櫃台只有賣藍旗線,屬觀光船,單程THB40.

  一開始因為擔心被濺起的髒臭河水弄到衣服,我不敢坐在船邊,挑選了中間的位置;後來發現似乎觀光船的船身夠高,不會被濺到,但也來不及了,只能等到坐邊邊的乘客下車,才拍到一些風景。

  這張照片是臥佛寺吧!

  我在十一號碼頭(Thonburi Railway Station Pier)下船,這裡是Siriraj Hospital, 大概像泰國的台大醫院一樣,是歷史最悠久、學術和臨床地位最崇高、而且是王室指定的醫院。

  現任泰王拉瑪九世(蒲美蓬·阿杜德)的父親,宋卡親王瑪希敦·阿杜德到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院學醫,1919年學成回國,為泰國醫學做出了很多貢獻。Siriraj Hospital則是在1888年由宋卡親王的父親、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為因痢疾而死的Siriraj王子所建。1890年,Siriraj Medical School成立。

  從碼頭上岸後,右手邊就能看到一座頗為典雅的紅磚博物館建築,它正面對著一座寺廟,在水上閃閃發光;不過這座博物館不是我今天來的目的地Siriraj Medical Museum, 而是Siriraj Bimuksthan Museum.

  網頁上的介紹是這樣的: "Explore the medical history...the founding of Siriraj Hospital and the first medical school moreover learn more about the medical technology, modern medical and Thai traditional medical. Impress the history and archeology of  Wang Lang and Bangkok Noi area...via ancient fort, giant ancient vessel and also learn about culture and lifestyle."

  我進去問路後,得到一份院區地圖,才能摸索著去尋找我所想看的醫學博物館。

  而後我路過醫院的美食街;Siriraj Hospital不愧是泰國最大的醫院,連美食街都能豪邁的單獨建一棟矮樓,而不是藏身在地下室。

  這裡也提供免費的開水;難道東南亞國家因為長年炎熱,都有這樣的奉茶文化嗎?

  在這個地方有個向右的箭頭,指示著醫學博物館的入口;其實就和大學的綜合實驗大樓一樣不起眼。

  在這裡買門票,THB200. 如果和Bimuksthan Museum一起買聯票則是THB300.

  裡面不能照相,頗為可惜。

  基本上一進去最左手邊是病理學博物館,是最沒看頭的,只有三間展覽室,分別簡介了一點婦女醫學,心臟學和胚胎學等等。

  中間則是網路上的資訊以及昭披耶河快船觀光線導遊都會介紹的法醫學博物館,如果不怕人體標本的頗推薦前來,相較於病理學博物館收藏的是因疾病而變化的標本,這裡有著各種事故和犯罪而過世的標本,頗為珍貴。此外,目前仍展示著南亞海嘯特展區,所以能從中學習到遇到類似事故應注意的事項,包含大量傷患的處置優先順序,雖然外觀看來還好內裡可能受到嚴重破壞,以及針對平常較少遇到的、受海水中的細菌感染的傷口應如何處理等等。

  右邊則是雖較無名氣但收藏一樣豐富的寄生蟲及熱帶醫學博物館。

  從同一層離開後,憑票可以去另一棟建築物參觀解剖學博物館。這棟建築物有奢侈的古老原木樓板,二樓是解剖學實驗室不開放參觀,但開放參觀的三樓已經很夠看了!

  (上述博物館都不開放拍照)

  在這裡看到的另一個特色是王室的痕跡。

  在法醫學博物館,因為我不懂泰文所以不知詳情,但似乎是在為詩麗吉王后敬獻及祝福。

  而後離開博物館展覽室,在院區內閒逛時,看到女王儲詩琳通公主,以及泰王的像。在三年前我來曼谷市區遊覽時,只有見到過泰王的像。

  而後我回美食街用餐,消費THB45, 算便宜,但不好吃,服務也不周到,與乾淨舒適的環境有些落差。 

  而後在十一號碼頭我買到了當地人搭的船票;因時間不早了,我放棄去臥佛寺按摩,打算直接搭到四號碼頭再過去華南蓬火車站,早些回機場比較安心。

  這張船票THB14. 這樣的船沒什麼位子,有公車一樣的柱子和拉環,船上擠得水洩不通。

  四號碼頭附近是曼谷的Chinatown. 和仰光的Chinatown那麼有濃厚的文化碰撞火花不同,這裡相較之下普通低調許多。

  抓個東北方向在彎曲的巷弄裡走,路過一攤兼營的果汁攤,買了一瓶(THB25),頗酸頗甜。

  路過一間盤谷銀行。我就是在它台北的分行煥泰銖的,所以拍照紀念。

  有著中文名的這座寺廟,建築是中國與泰國、大乘與小乘的混和。

  而後來到華南蓬火車站,我到時正是17:14, 只能搭Special Express了,但Special Express沒有比我來時搭的Train Pair Daily快多少,價格卻比螞蜂窩攻略上的計程車錢還要高,算一算划不來,還是退了票去攔計程車。

  計程車上了高速公路,原本開得頗順,讓我能悠哉欣賞這以公路擴展的大城市;但在接近廊曼機場時開始塞車,在我的敲手指與計程車跳表聲中,我在18:27抵達廊曼,支出THB223的車資以及THB50的高速公路過路費。

  過海關後看到這個──實在是太犯規了啊!所謂曼谷包最正統的品牌NaRaYa, 在蘇凡那普機場都沒有賣的,卻在廊曼機場有專櫃!

  我就把我最後的泰銖,花在這裡了。

  如果你買夠了曼谷包,隔壁還有星巴克,可以買城市杯來當伴手禮,不用擔心泰銖花不完。

  每次離開泰國我都把泰銖花得一乾二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回程搭乘虎航,附近的乘客有預定有台灣特色的飛機餐──客家粄條,突然勾起了我的食慾。

  認真想想,我到花蓮後似乎也沒有去吃過粄條,在台北彰化也沒有,上次吃粄條大概還是讀大學、在高雄那個鄰近客家庄的城市。回憶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儘管我吃過晚餐,儘管我知道在機上臨時加點餐點會比預購來得貴,我還是買了。(NTD200)

  雖然還是有著飛機餐限制、不能跟現炒比Q彈,但已很美味。

  回國後先在台北對付一晚。幸運的是,QTime在凌晨竟然還有包廂,而且是大包廂。

  隔天早上搭普悠瑪回花蓮,突然注意到車上的說明有點字版。

  補上戰利品,共THB4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聊子 的頭像
    聊子

    聊療書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