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在澳門的馬路上走著,途中遇見一個傳統市場,發現澳門的海鮮乾貨店常常也販售名貴藥材;2兩380MOP的蔘片價格實在太讚了,雖然不是正官庄、官字蔘這樣廣告打很大的品牌,猶豫中。
Anyway, 我暫時什麼都沒買,路過了中共某開國政要故居,準備進入盧廉若花園。這裡是在看《澳門逛街地圖》時決定一定要造訪的地方,在澳門這樣填海造地都不夠的地方,能保留1/4這樣蘇州風格的園林,實屬不易。
名為公園,自然表示這景點是免費的喔~但是景觀與維護卻一點都不含糊;一進門,就能看到屏風,耳中也聽到若有似無的粵曲。
我在此處先往右轉,繞到的地方是春草堂,這裡正在展出盧怡若遺物展;盧怡若為盧廉若及盧煊仲之弟,雖然他們兄弟都與孫文交好,但盧怡若參與革命最深入。
曲折的迴廊有翠綠可愛的獅子裝飾,兩旁間或有精細的雕刻,但建築主體卻是十分低調。
這裡原本是農地,1870年被澳門第一代賭王盧華紹(亦稱盧九)購入,由他的長子盧廉若聘請劉吉六設計園林。
出身寒微、以錢莊/鴉片/賭(白鴿票)起家的盧華紹,富有後致力慈善,捐米糧、辦義學、也捐獻鏡湖醫院/同善堂等慈善組織。
湖畔最搶眼的就是這座雖為西式卻與周遭景色融為一體的建築啦!廣角的陽台是賞景的最佳地點,廊下也能感受到波光粼粼。
至於為什麼西方建築在東方園林中一點都不突兀,大概是這裡面的東方建築其實比較類似西方人眼中的所謂中國風建築。想想忘憂宮,想想英國花園的中國塔。
粵曲越來越清晰,抬頭隱約可見樹下有一涼亭;不知是怎樣瘋狂的業餘愛好者,會把整套樂器與服裝搬到公園湖畔的涼亭,把周遭的看客也拉回十九世紀的中國,這般大觀園的生活。
走過涼亭回到出口,繞了一圈又到屏風左近;菩薩的微笑讓我感覺剛才是到樂土一遊,但現在又要回到擁擠喧鬧的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