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規劃行程時就決定要體驗一下CNL的床(雖然CNL網站上說他們的沙發座可以拉平、似乎很有趣,但有的網誌說不太舒服、不如直接坐夜間出發的ICE),所以儘管訂位費比青年旅館住宿費還要高,還是咬咬牙訂下去了。然後因為包廂獨享的早餐看起來很無聊(很像飛機餐的麵包和咖啡),而據說六人臥鋪的高度還不會像擠沙丁魚,所以省錢至上的窮學生我還是訂了六人臥鋪。訂位系統直接幫我們跳一張中間一張上鋪。



  人家說下鋪最好,放行李和出入都方便;上鋪其次,行李空間寬敞。我們自己的體驗是:下鋪真的超~方便;中鋪空間比其他兩個位子低矮一點,但不需要爬很高的梯子,行李若放在自己的床位上也很方便;上鋪行李空間也的確寬敞,連我的28吋玫瑰蟲行李箱也完全置入、十分安穩,不過那是幸好同房間有一位熱心助人的先生幫我把行李扛上去,不然要在大家上車、哪裡都是人的情形,以弱女子的腰力、借助別人家的床鋪一層一層地往上搬,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 #(┬_┬) 隔天早上那位先生比我們早下車,房間內只剩一位比我們嬌小的黑人女子與我們兩人,合三人之力才能一層一層地往下搬,真是健康的晨間運動啊......

  至於這麼貴的CNL,到底值不值得呢?我覺得,如果想體驗搭夜車的感覺,就去吧!否則它的餐車又貴環境又不怎麼樣、不能洗澡、房間狹小,和中國的軟臥幾乎相同程度,價格卻是兩三倍,實在不是省錢好選擇。



  隔天早上下車時拍了一下CNL的外觀。長得和德鐵的其他火車差不多,上面也寫著DB NachtZug(德鐵夜車),但其實CNL是瑞士的公司喔!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隔天我們竟然遇上德國火車難得一見的誤點(我個人第一次體驗到),在該下車的時間迷迷糊糊地下車,結果在完全沒印在時刻表上的地方下車了(雖然Brandenburg Hbf看來也是大站,大概不是外國旅客會去的地方吧)!感謝德鐵自動售票機強大的時刻表查詢功能,以及大柏林地區接駁火車的貼心程度,才能讓拖著全副家當的我們雖然力氣消耗殆盡,到達Luebbenau的時間只是晚了一個小時。


  Luebbenau屬於柏林近郊的著名旅遊區──Spree河森林,是這個區域內最著名的旅遊城市;據說暑假人數過多、會破壞該有的寧靜,我們無比慶幸能在六月初造訪這附近旅遊發展最完備的地方。



  火車到Luebbenau火車站後,看出去是這樣子的。看起來似乎是個工廠,這也表示我們不幸到了旅遊密集區(舊城區)離火車站有一段距離的城市了。


 
  火車站處是問不到什麼旅遊資訊的,為了省錢,我們拖著行李走了約莫一公里,才進入遠遠就看得到但路上顛簸的舊城區。

  進入舊城區後,我們先去旅遊服務中心拿地圖,以及詢問坐遊船及騎腳踏車──我們打算遊覽Luebbenau的方式──的資訊;最幸運的,就是行李可以免費寄存在旅遊服務中心,只要在職員下班前(印象中是五六點)將行李帶走^_^



  在我們散步到遊船搭乘處的路上,處處可見有趣的風景,如這在教堂及市政廳前的雕塑。



  這是主要道路往搭乘遊船處的轉角,讓人不會不小心錯過了。



  當領航員撐著遊船緩緩接近,一種水都的浪漫、但更為開闊的感覺充滿我心。(當然,有遊客在船上時,領航員是在船尾壓陣的,不用擔心他們犯下擋住美景的低級錯誤。)



  例如這樣青綠明亮的,才是Luebbenau的水景。



  兩岸風光謀殺了我不少底片。若不是很在意影像記錄,而想抓住當下好好體驗水城風光,且對自己的體力很有自信的人,可以考慮參加獨木舟教學。



  遊船有兩小時及四小時航程的分別,我們參加的是兩小時的精華濃縮版;總是幻想,那沒看到船划進的小水道,背後有著當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



  行程中間會經過一些在自家院前擺攤賣醃黃瓜的人家(醃黃瓜是當地特產,值得品嚐,且據說也是鎮名由來),也有一個較大的餐飲區讓遊人伸伸腿兒。



  這張圖就是說,飯可以不吃(這裡的消費貴著哪),當地特產啤酒怎麼可以不喝?只是這裡的啤酒對我來說太苦澀,不是很合口味。



  繼續航行。這間酒桶房間實在太吸睛了,當下將它列入若未來造訪的居住目標。



  之前就有在岸邊看到牧草堆。乍看之下很正常,但仔細一想,這樣的水道城市怎麼有地方飼養牛羊呢?



  結果,竟然是用來修補屋頂的啊!

  回台後因緣際會拜讀劉克襄先生的《十五顆小行星》,原來台灣現在還有茅草屋,只是屋主年齡漸長,也許這技藝會漸漸失傳吧......



  這張則是證明現代德國的郵差,若到Luebbenau服務,也是要駕船送信的。因為我們航程中正好見到郵差到人家送信,但也許是天氣太熱,他沒有穿德國郵局這套顯眼制服出來,直到我認出他的送信包再掏出相機已經來不及啦!

  結束兩小時航程後,我與Iria臨時決定不要騎車了;畢竟水城精華還是要靠遊船才能看遍,而我們一路上看到了自行車友牽車過橋的狼狽。所以我們回去遊客中心謝過旅遊服務中心的女職員,提早拖著行李到柏林。



  因為天色還早,我們決定先到離民宿不遠的猶太博物館去;這附近下地鐵或公車後都還要走一段距離,綠地廣闊了,風景好是好,但對拖著20+kgw行李的人來說真是一件折磨>.<



  猶太博物館沒有獨立出入口,而是要從隔壁巴洛克風格的歷史博物館地下室進入;兩館之間以玻璃帷幕連結。

  之前在空間迷的網站上看到猶太博物館的介紹,就覺得這是要親自走一趟才能體會精華的地方,而後遇上了劉家蓁的《柏林灰色》,聽見了與建築師相對又必須合作的佈展者的意見,對這座博物館的興趣更濃厚。


  因為我們有在柏林中央車站買Museum Pass,猶太博物館這裡就不需要排隊,只要用Museum Pass直接換紙本票券,並接受高度與機場相同的安檢即可進入,省下不少時間^_^ 
 





 
  建築物牆內的天路歷程,牆外的歷史疤痕。



  出來後走一段路,在公車站的牆面上看到艾未未展的海報。也許正是因為猶太承受的苦痛,讓猶太博物館成為德國難得貼心服務、而非只回答份內問題的地方,讓猶太博物館除了世人皆知的二戰傷痕、展覽了猶太民族的歡樂與嚴謹的歷史風俗,也讓這裡的人們減少種族歧視、並聲援被迫害的少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聊子 的頭像
    聊子

    聊療書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