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帝王、神仙──先秦兩漢辭賦及其文化身影。許東海作。里仁出版。
一本讓一般人對漢賦有所了解、卻不會喜歡的漢賦簡介。
漢賦上承屈騷。屈騷以美人喻國君,屈原的求女表面上是追尋內外兼美的女子,其實是要進諫楚王;漢賦經屈原到宋玉再到相如,越來越宏大瑰麗,描寫美人也越來越重美貌能帶給支配者的怡聲怡色,反而是諷諭進諫的語句越來越被忽略。
會有如此演變,是因為這文體的功用有二:一是替君王在人民間塑造偉大形象,二是替人民向君王發聲。一切都要過君王那關,所以吸引君王的美色要多寫一些,一不小心就會惹來殺身之禍的真話要寫得隱晦一點。到最後,君王只看到自己想看的,獻賦而能成功達到政治理想者列不出。
說到君王,就不能不說漢武帝;說到漢武帝,就不能不說他是又愛美人又想求仙的糟糕帝王;這樣的漢武帝,直接造成漢代賦家愛以西王母、宓妃等女仙成為賦中主角的陪襯以悅上了。
這情形,直到我讀到最後,東漢的揚雄與桓譚出場才有改變。
人說「屈原為文人之賦的鼻祖,為情而造文也;宋玉為辭人之賦的鼻祖,為文而造情也」,而辭人這樣言語侍從的角色到西漢司馬相如已為一典型;司馬遷/班固的史家之賦量少而精,可惜未能完美融史家批判之筆至形式固定辭藻堆疊的文學界中;身為思想家的揚雄則將他的思想融入文句,讓賦變得與文以載道的古文更靠近一步。
揚雄的作品是不被當世認同的,所以西蜀子雲亭才簡陋到可以留名;當代敬重揚雄者唯二而已,追隨揚雄名家路線的更只有桓譚一人。至於潦倒但博學的揚雄融什麼思想入賦呢?先秦鬼谷子;尤其是「分威伏熊法」(主動出擊)、「散勢鷙(ㄓˋ)鳥法」(伺機而動)兩章。
剩下的等我找到合適的揚雄及鬼谷子專書再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