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天是住在Airbnb的雅房。跟房東Alessandro約好時間入住後,發現他是會介紹環境及回答問題,但並未住在房源、留給房客清靜的房東。
既然住在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rieste附近,我早上出門就先到大學散個步—這裡是個依山而建的大學,有些風景有些人文,但整體來說不算太精緻,讓我聯想到香港中文大學。
最開始會想到Trieste拜訪,是因為米拉馬雷城堡—海濱城堡。搭公車到終點站Grignano下車後,看到的就是一副港口景象;從這裡先爬山再下坡才會到城堡主建築入口。
米拉馬雷城堡的入場費八歐,語音導覽器(英文)四歐,不知是不是太久沒接觸西歐物價了,感覺很便宜;不過如果把歐元換算成 lei 或 kn, 似乎又算是高價了。
後來想想太久沒接觸到城堡王宮這樣精緻的景點,還是來看看吧!
(以上資料部分整理自維基百科)
1857年2月,馬克西米利安被任命為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總督;這是一個在維也納會議後新出現的國家(歐洲各國為圍堵法國以防止法國再度擴張,奧地利帝國因此失去奧屬尼德蘭的領土,為了補償,義大利的倫巴第及威尼托重新劃予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國王當然還是大哥法蘭茲·約瑟夫一世,但作為總督至少是讓這個25歲的年輕人有了自己的空間可以施展拳腳,且在五個月之後他就與比利時夏洛特公主結婚,立業成家。
1859年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解除了馬克西米利安的總督職務。因為皇帝對他在義大利實施自由主義政策很是不滿。馬克西米利安於是在米拉馬雷城堡裡享受私人生活。同年墨西哥的君主立憲派想在歐洲的天主教王室中挑選一位王子作為墨西哥的君主,他們找到了馬克西米利安,馬克西米利安起初拒絕了,然而在1862年法國入侵墨西哥,墨西哥總統胡亞雷斯被迫退入山區,墨西哥城被法軍占領。由於法皇拿破崙三世的鼓動(有八卦說他其實是馬克西米利安的堂叔)和馬克西米利安妻子夏洛特想做皇后的欲望(畢竟這位公主的父親就是從有貴族身分的軍人躍升為國王的),及一次沒有法律效果的公民投票(從墨西哥傳來的消息表明:胡亞雷斯在國內仍很有影響力,君主制的政治力量只集中在墨西哥城和周邊小部分地區;正在經歷南北戰爭的美國總統林肯也不同意墨西哥成為君主制國家),馬克西米利安於1863年同意接受墨西哥皇位。
(以上資料整理自維基百科)
在城堡二樓有座寶座廳,這裡的裝飾和其他城堡的宗教或戲劇主題不同,而是一幅世界地圖,包含奧地利帝國到墨西哥之間的土地與海洋。
剩下的是歷史了。我把歷史留在米拉馬雷城堡,選擇從另一個方向、沿著海岸線走向公車站。
在市中心換車後,我跑到Trieste的南邊郊區,探訪我在共產主義和抵抗運動受害者紀念館看到關於鐵幕的資料後,開始搜尋Trieste景點並想造訪的納粹集中營紀念區。
從公車站到正門口要走一小段路,會經過一個球場,這是一個綜合體育場,同時也是義丙的US Triestina Calcio的主場。此時下著雨。
Risiera di San Sabba原本是個碾米廠,在1943年9月8日之後被納粹佔領者用作監獄營地,這裡是個集中營中轉站,被搜查的貨物、人質、游擊隊員、政治犯和猶太人會暫時在這裡被關押或勞動。1944年4月4日,這裡才多了火葬場的功能。1965年,義大利共和國總統宣布聖薩巴河畔裡塞拉(Risiera di San Sabba)為國家歷史遺跡。
(以上資料來自官網)
紅磚色是原本的建築,灰色則是多了博物館功能後的加蓋;這長長的甬道部分讓我想起了柏林的猶太博物館。
這裡免參觀費(但若租英文語音導覽需付兩歐),遊客很少,工作人員會維持展覽環境但你幾乎不會在展示空間內看到他們,是一個很適合和歷史對話的地方。
我接著搭車回到市中心,想參觀雷沃爾泰拉博物館;這裡在google maps上的資訊不多,我抵達時也很難從超難下載成功的英文導覽app上得到一個大致的了解,但這裡的櫃台阿姨還蠻親切的。
(以上資料部分整理自維基百科)
不過經過了一百多年,除了男爵本人留下來的豪宅、工作相關用品、家具及書籍,這裡的營運組織把自己定位為現代美術館,陸續蒐羅了些作品;雖然也有可觀之處,但以美術館來說不算頂尖,以豪宅來說又不被營運單位重視,目前可說是兩頭不靠。
未來如果不是營運單位轉彎、以豪宅定位兼談城市歷史,大概要等美術館的擴大規模和蒐集作品累積足夠了,成為足夠吸引人的美術館,我才會想再來吧!
雷沃爾泰拉男爵是從威尼斯來這裡找機會,斯韋沃則是小前者66歲、德國猶太人與義大利猶太人在當時屬於奧地利帝國的此地生下的小孩;他中學時被送到巴伐利亞的寄宿學校,大學時回到Trieste就讀帕斯誇萊·雷沃爾泰拉商業學院,46歲時,已出版兩部小說的他為了改善他的英語在學校結識了老師喬伊斯。當時喬伊斯正構想他的鉅著《尤利西斯》,常向斯韋沃請教猶太信仰、習俗;喬伊斯也鼓勵斯韋沃寫一部新小說,並讓他開始接觸佛洛伊德,後來斯韋沃在62歲出版了成名作《季諾的意識》,以此開了義大利心理小說的先河。
(以上資料整理自維基百科)
至於紀念柱,則是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
我覺得還蠻值得下次找個晴天再來爬一次山的。
不知為何我去的時候沒有打燈,在雨夜裡不值一哂。

Trieste 山上有大學海邊有城堡,有集中營中轉站也有蘇伊士運河副總裁的豪宅,有古羅馬時代的遺跡也有保有各時代精華的大教堂,現在它有邊境城市的活力但無可避免地邊緣化;你要當自己的主人或邊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