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維也納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陪貝多芬在雨中漫步。

 

  雖然我晚到了兩百年,但這當年貝多芬沉思的小徑,今天也意外讓我進入與自己對話的狀態,就像在雪地裡的十字架山一樣有著難以察覺的力量。

  我有遇到一兩位附近居民在慢跑;整體來說這裡的氛圍是讓人覺得安全又不受干擾的。

  雖然在雨中散步到最後會有一點點狼狽,但秋風秋雨和黃葉地,帶給我和前幾天的旅行不同的美景。

  快到小徑底處,立著貝多芬的胸像。

 

  我回程時刻意走隔壁條的小徑回去,風景小異而大同,一樣的讓人舒服。

 

  會有貝多芬小徑,是因為1804年至1815年間貝多芬就住在附近,為了治療他的耳疾。

  現在這座故居成了維也納的貝多芬博物館。

 

  博物館東方不遠處,有座當時貝多芬會前往的小教堂,

 

  而教堂左手邊的這棟房子則是貝多芬最後的居住地點、人稱貝多芬遺囑之家,現在則是一間餐廳。

 

  從當年的Heiligenstadt搭電車回到維也納市中心,我下一個想造訪的是佛洛伊德博物館,電車路線會經過史特勞斯博物館;維也納真的是人文薈萃啊!

  維也納的佛洛伊德博物館是他當年的診所,佛洛伊德理論的成形、事業的成名、以及最初的精神分析學會聚集,全都在這座公寓裡。

 

  能帶走的珍藏,幾乎都到倫敦去了,但氛圍仍留在這裡。

 

  1902年開始的每周三晚上,精神分析學會最開始的聚會就在這組沙發上。

 

  佛洛伊德博物館預計進行整修擴建,也許兩年後的這裡會讓人有更棒的感受。

  奧地利20世紀末期最有名的藝術家百水,也在維也納留下了他的足跡;因為認為彎曲的線條才屬於自然,他的作品總是讓我想到高第;不過不同於幾乎都接私人委託的高第,百水的代表作百水之家是1983年維也納市政府委託的公共住宅。

 

  下一站我原本想參觀藝術史博物館的 Bruegel 特展,沒想到維也納人實在太誇張了!我在15:19分抵達,當天票全部售完,只買到隔天16:10~16:30的 Bruegel 特展票。

  讓我這天只能拍拍在博物館前廣場上耶誕市集的燈飾啦!

  今天在佛洛伊德博物館看到很多他那個時代的資料,那個時代稱為Art Nouveau,在自由之名下,正好是藝術音樂建築哲學的黃金時代,我今天東奔西跑的景點們,原本可說與音樂哲學建築藝術都搭上邊(雖然有些時代錯誤),可惜藝術這項只能隔天再完成了。

  剩下的時間因為想盡量利用24 hr ticket, 就到了Domkirche St. Stephan打卡;這裡有著小小的耶誕市集,與周邊商業區連成一片,再加上預售教堂音樂會的古裝工作人員,其實有點混亂。

  啊,這爽朗的晴天是兩天後我準備要離開這城市老天爺才賞給我的,當時可是早早天黑天寒地凍呢!

 

  教堂裡面也是萬頭鑽動,沒辦法好好欣賞的狀態。

 

  出來把市集繞一圈,就會不小心走到維也納的莫札特博物館。

 

  維也納音樂廳則是一座謎樣的建築,不過牆外的話讓人無法反駁,說到古典樂的確能聽遍日耳曼的大師們就差不多了。

 

  維也納歌劇院和巴黎歌劇院一樣,是個頗負盛名但建築沒啥特色的地方。

  嗯,這張一樣是隔天在這裡轉車躲雪時補拍的。

 

  我剛好在五點左右到達這個站票排隊區,前面有人詢問工作人員是否在這裡排隊得到肯定答覆,我也就順勢來排隊體驗了,雖然因為原本沒預計來聽歌劇(出國前明明查過官網,沒什麼耳熟能詳的劇目曲目啊),腳已經走得很酸。

  對了,後來發現我不是排第一第二的,室內已經不知排了幾列了,但我還是買得到站票中位置最好的Parterrestehplatz.

 

  今天上演的是我還稍稍知道劇情走向的波希米亞人欸!Lucky!

 

  這區的站票4E, 實測後發現租望遠鏡的錢(2E)根本不用花。

 

  進場後一定不要把圍巾都寄放了,趕緊帶去佔位子,廁所和點心等都放後面哪!

  有位的站票後面會有個欄杆可以靠一下,前面則有多語字幕,看劇的體驗差很多喔!我是站個半場後有人提前離席才找到位子的>"<

 

  隔天原本想要從旅館走到美景宮就好,結果維也納竟然也下雪了,讓我臨時決定能搭車就不在室外多待一秒。

  美景宮是歐根親王的居所,歐根親王也是有很多故事可說的人,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美景宮大廳的彩色大理石,自從去過Schloss Herrenchiemsee後我就深深愛上了它。

 

  美景宮最有名的,大概是收藏了Art Nouveau時代的繪畫代表作—克林姆的「吻」吧!

 

  但在這裡看到大衛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就讓我又驚又疑了;一查之下才知道這幅和凡爾賽宮的同屬真跡,大衛總共畫了五幅呢!

  順帶一提,美景宮有免費網路,頗為方便。

 

  為了省下時間去藝術史博物館,我並沒有改變主意順便看看下美景宮的意思,不過這裡的花園和耶誕市集或多或少都花了我一點時間。

 

  吃薩赫蛋糕補充點糖分後,走沒多久就看到維瓦第的故居標示牌;這位幾乎一生都待在義大利半島和巴洛克風格裡的偉大的作曲家,在生涯末期因為曲風轉變不被當時的人接受,所以來到維也納想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瑪麗亞·特蕾西亞之父查理六世的支持,但卻在一個月後就去世了。

  終於能參觀藝術史博物館啦!

  如果要來參觀特展,真的要提早個半小時入館,因為特展區實在不好找,要問路個幾次才能抵達正確位址。

 

  布呂赫最出名的作品,大概是巴別塔了。

  布呂赫的巴別塔有兩個版本,分別收藏於鹿特丹和維也納,兩個塔在人造的程度和人塔比例都有些許不同。

  目前世界上證明是布呂赫作品的只有45件,其中三分之一都在藝術史博物館;此次特展有許多單色手稿展出,讓人沉迷於研究布呂赫的細節,20分鐘根本看不完特展區,難怪特展區人滿為患了。

  我發現我對這種畫中有很多細節可研究、且有很多寓意的作品,毫無抵抗力。

  藝術史博物館六點關門,離開特展區時我剩的時間大約只有一小時,只好快速瀏覽過;最頂層展示的作品不多,但是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藝術史博物館主展區是以地區/畫派來區分的,很顯然以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為首的是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義大利地區的畫家,

  一樣是文藝復興時期,日耳曼法蘭德斯地區的畫家風格就頗為不同,例如此畫的作者克拉納赫,或前面提到的布呂赫。

  另有展區展出哈布斯堡王室的珍寶。

  穹頂是奧匈帝國的雙頭鷲,因為這座博物館是根據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命令修建。

  博物館館藏算是豐富的,且展覽室內動線迂迴,兩小時的時間走馬看花也看不完,有預計來造訪的記得多留點時間。

  早上決定去中央咖啡館坐坐,出門時發現當我離開維也納的這天卻是天氣最好的一天,當下決定在老城區多多步行;從Landstraße站往西走經過的這條小水溝,應該是多瑙河支流的支流、環抱老城區的維也納河。

  在維也納隨隨便便就會經過Jamie Oliver的餐廳。

  中央咖啡館有另開篇幅,就不在此贅述;就讓這篇終止在維也納街景吧!

  早就知道維也納可看可體驗的有很多很多,但實際上走一趟還是豐富得出乎我意料之外,相見恨晚;該在二十多歲還精力旺盛且有更多可能時,來造訪這個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聊子 的頭像
    聊子

    聊療書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