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特雷其實就在威尼斯的隔壁,位於義大利半島上,行政劃分為威尼斯自治市的一部份,與威尼斯本島以橋(鐵路橋和公路橋各一)相連。儘管威尼斯本島有自己的Santa Lucia火車站,但畢竟會經過梅斯特雷火車站的班次更多,而兩地公車班次頻繁,梅斯特雷的消費比起威尼斯本島又便宜許多,所以梅斯特雷火車站附近反而成了前往威尼斯的旅人經濟實惠的住宿選擇。
去過威尼斯的我這次卻完全沒想要踏上那個寸土寸金又生滿青苔的土地。我會想在梅斯特雷落腳,是因為想從這裡轉區間火車前往Treviso, 而這個小城有著提拉米蘇的創始店。因此我捨棄了從國道九號(在古羅馬時代、西元前187由和凱撒同任執政官的雷比達建造的Via Emilia的基礎上修建的)直奔米蘭,而是先繞到亞平寧山麓的東北角一帶,只為吃個晚餐後的甜點,隔天一早就拉車回去米蘭。
因此,離火車站不遠的便宜旅館Hotel Vidale就是我的首選目標。這間旅館是由公寓改建的,房間寬敞(但我覺得暖氣不夠用被子不夠厚),需與其他房間的客人共用衛浴,平常時候算是舒適,但對冬天造訪的我來說是不致於半夜被凍醒但不太滿意的程度。
這間旅館讓我覺得更糟的是,登記入住時工作人員把我的國籍登記為China. 我的台灣意識,大致可說建立於2006年去德國讀語言學校、想寄明信片回家時,我地址原想寫國內官方英譯地址建議的Taiwan (R.O.C.)、卻被有自由行經驗的同伴以及德國郵局的人員阻止開始—我發現國際上知道台灣和中國的差異的,硬把自己冠上(R.O.C.)反而容易引起誤會;從此在國內外走跳我都只認可Taiwan. 但在這間旅館,我看到工作人員在入住登記卡上寫China, 我就把卡片拿過來把"China"用橫線槓掉,然後寫上Taiwan, 旅館員工卻跟我說可是我的護照寫著China...。感想一:不把那個Republic of China移除果然會造成困擾。感想二:台灣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變窄了。後者讓我深深憂慮。
在我們抵達梅斯特雷時,天上飄起了小雨,雖然小到只要兜上帽T就足夠了、還是會讓人不想出門只想在旅館待著。我原訂計畫是check-in之後走回梅斯特雷火車站,搭火車到Treviso後走個二十分鐘去創始店(因為店家位於老城中心,當地公車沒有辦法進入),吃飽喝足後原路返回旅館,但這樣的計畫在大姨強烈反對、我雖覺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但心裡還是有兩分犯懶的情形下,最終放棄了。
我們問旅館工作人員附近是否有亞洲餐館,他在google maps上點了一個地方,說大概走個十分鐘。
尋找亞洲餐館的路上,看到馬路對面有棵聖誕樹,紀念一下。
梅斯特雷有十七萬人,威尼斯本島只有六萬人,但卻是威尼斯名揚海外、節慶花樣盛大,而維持了城市機能與工業發展的梅斯特雷卻失去了自治市頭銜、為威尼斯服務,這裡的聖誕節燈飾是有但不特別;威尼斯到底為什麼在衰退之後仍然有主導權呢?
旅館工作人員給我們指的亞洲餐館看起來在Via Torino上,但我們走過了兩個街區,看接下來似乎以住宅區為主、街燈昏暗、仍沒找到亞洲餐廳後,決定不繼續往前探險了,就先吃剛剛走過的Kebab餐廳就好。
實體食物長這個樣子,算是C/P值高的一餐。足夠飽足,食物也不錯,店內還有座位。
(補拍店招牌)
飯後我們逛進了一間來時路上看到的大型超市;
逛當地市場/超市最棒的就是認識特色蔬果了!像是Fichi, 是無花果,但這裡的無花果和我印象中頗為不同,就和當初在巴黎看到表面有縱谷的番茄一樣,都讓我大開眼界。
這項特殊食材則是南瓜花!
看到專門給生態素者的聖誕節蛋糕時,我才發現這是一間有機超市!
這裡給生態素食者的產品實在太多了~
我有個生態素的學長,他與科內聚餐都要吃全素,然後與店家再三提醒他不能吃的食材,即使如此店家還是頗常出錯,畢竟我們活在一個高級餐廳沒有肉蛋奶就覺得菜色不夠高級的社會;久而久之他參與的聚餐比別人少,對於學習新知以及培養面子情的機會就比別人少,實在很辛苦。
而看來在義大利,生態素頗有市場。
除了生態素專區,這家超市也頗有心地設置了無麩質專區。
我在這裡買了瓶鮮奶,1.15歐。
除此之外我還帶了初搾橄欖油與巴薩米克醋—在台灣頗被追捧的食材,在義大利就是日常所需,連超市都有推出便宜得可以的自有品牌產品。
隔天早上在火車站等Flixbus的車往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