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為了便宜,住在Hotel Bengasi.
其實這間旅館有自己的游泳池和海灘,怎麼也不會跟便宜沾上邊,不過後來做功課時我才了解,里米尼是全歐洲最有名的海灘避暑勝地,這裡到了夏天每塊海灘每座躺椅都屬於特定飯店事先預約的房客,既然夏天需要規劃精確的大量飯店來裝下全歐的遊客,那冬天飯店們必須用便宜食宿攬客似乎就合理些了。
Hotel Bengasi離海灘不遠,也就是它位於里米尼火車站的後站區,Google maps告訴我從前站繞過去要17分鐘 ,而里米尼火車站不像切塞納一樣有後站;雖然來時看到鐵軌上鋪了地墊似乎是可以直接通往後站巷弄,但既然我問過的鐵路工作人員都建議我從前站走,那就乖乖繞路吧!
其實一走出前站,我就被有些髒亂的環境和疑似聚眾、隨時可以鬧事的群眾(旁邊還有警察)嚇著了,幸好看來沒有馬上要鬧起來,我才若無其實地從警察旁走過。所以車站附近沒任何紀錄照。我是直到走過了一兩個圓環,看來周邊安全了不少,馬路對象又疑似是古蹟的斷垣殘壁,才拿手機紀錄一下。
Google maps建議我們走向後站的路是一條自行車道,不敢多開漫遊的我又擔心離線定位是否準確,看到左邊有叉路就先去問人,問過停車場管理員後,才知道要過了停車場的圍籬、目前路口正在整修的那個自行車道,就是我要找的目標;我走了幾步後看到一位推嬰兒車的媽媽就又問了一次,她說:「Hotel Bengasi很有名啊!這條路走到底就到了」
(走到底?很遠嗎?)
她又說:「我們可以一起走」
(太棒了!)
走過地下道沒多久,自行車道果然到了盡頭,然後就會接到了車道上,在這個拐彎處旁的旅館就是Hotel Bengasi. 謝過了帶路的媽媽,看這門廳實在暗自慶幸,在淡季才能用20歐住到這樣的旅館的雙人房還附早餐啊!
登記入住時發生了小插曲:因為我最初透過Booking.com訂的是一間單人一間雙人房,因為當時還沒確定大姨一定同行才這樣先把房間都訂起來,等確定是兩人旅行後我就將單人房退了,也在免費取消期限內,不過入住時發現老闆那邊的資料還是兩間房間;我用英語跟老闆交涉,發現我的英語對老闆來說速度太快、也太複雜了(大哭小蜂) 行文到這裡我才想起路上跟Giulia有聊過義大利人的英文程度的話題,她說:「歐洲大概就義大利和西班牙人英文程度最不好吧!像法國人雖然不喜歡說,但他們聽得懂」
(這我同意,而且個人經驗是只要願意用法文跟他們打招呼,他們也願意用英文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問:「我知道西班牙人英語不好是因為佛朗哥將軍執政時代限制西班牙人對外發展,那義大利人的英語是什麼原因呢?」
不過這句話即使是Giulia也需要我再簡化一遍才能理解我的問題,而後她也回答不知道什麼原因。
話題回到旅館老闆,幸好後來他調出Booking.com的資料,了解我已經在期限內免費取消了單人房後,就乾脆地帶我們到位於二樓的雙人房去了;房間比預期的寬敞些。
辦理登記時老闆跟我們說,飯店裡有供應晚餐,一人10歐,20:30開始用餐。
雖說我出行前預計今天的晚餐是在里米尼或鄰近城市里喬內的耶誕市集(還可以滑冰喔),但我實在沒有體力和冒險精神再走到里米尼前站去,看Hotel Bengasi的餐廳不錯,又問過大姨的意思,決定就在這裡用餐;沒想到只是一人10歐的晚餐,光附設的沙拉吧就征服我們兩人的心了~
老闆還每桌都來問過飲料,是要一般礦泉水或氣泡水(當然也可以加價開瓶葡萄酒);我們選的是Naturale(一般礦泉水 ,頗為簡單甘甜。
因為大姨選了另一道,所以我的第一道菜選了阿馬特里切醬通心粉(Maccheroni all'Amatriciana)。阿馬特里切(Amatrice)屬於與里米尼並不接壤的拉齊奧大區,以經典醬汁Sugo all'Amatriciana聞名於世。這道通心粉果然看著簡單其實超美味。
大姨的第一道菜則是Zuppetta D'Orzo alla Toscana, 托斯卡納米粒麵湯。米粒麵是一種東地中海常見的麵食做法,形似粗大米粒,用於沙拉、湯及主食。
我是無法意會托斯卡納是怎樣的一種口味,而里米尼也不屬於托斯卡納大區;它位於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東南角,據說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大區之一,亦是義大利著名的美食天堂。
里米尼這地方原屬於伊特拉斯坎人,西元前六世紀高盧人入侵後一直統治到西元前283年被西南邊的翁布里亞人打敗,西元前268年,羅馬共和國在現今的馬雷基亞河口(里米尼北邊約三公里處)建立殖民地。而西元前49年,凱撒猶豫要不要渡過的盧比孔河,就位於切塞納與里米尼之間。
也許因為自古多民族交融,這裡才沒有獨特口味的菜餚,但卻成了融合各種特色的美食天堂吧!
第二道菜則因為另一項選擇Hamburger Rustico告罄,我和大姨吃的都是Costine e Salsiccia al Forno,烤肋排與香腸。這樣的餐點本來就不太討女性的喜,只有烤洋蔥和薯條算是可以,薄餅太乾,肉則是太硬太重口味,對我們兩人來說。
最後收尾的甜點手工巧克力布丁,算是不過不失。
出國前在螞蜂窩亂逛,曾看到一個帖子,我才知牆上的這個金屬鈴樣的東西,是曬衣繩;沒想到在Hotel Bengasi竟然看到了真實版!
隔天早餐也出乎意料的豐盛,都趕得上德國的早餐了!
雖然早餐沒有沙拉吧讓大姨很是失望。
我們走到前站,好不容易在對側找到固定班次往聖馬利諾發車的客運,直接向司機買票,到達終點站聖馬利諾城約50分鐘,票價一人五歐元。
印象中選擇坐在左側靠窗位比較好,在上山的途中會有一段可以看到聖馬利諾城。
一路上有少數通勤或採購者下車,但大多數還是在終點站下車的遊客。
終點站是一個小小的大客車停車場,從里米尼看不到聖馬利諾城的巍峨,從山上也無法看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米尼,但見重巒疊翠。
從停車場搭電梯到上層街道後左轉,這裡有個Porta San Francesco, 這裡是聖馬利諾老城的真正入口。城門對面還有崗哨把守。
在這裡往下視野開闊,讓人忍不住想拍紀念照。
走進城門後,街道仍然是一路上坡;兩旁是紀念品店,沒什麼遊客。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小山城,反正也沒什麼一定要去的景點,就走到哪算到哪,看看城市風景。
一路往西,走過雕塑,
走過劇場與準備中的耶誕市集,
聖馬力諾城西邊的觀景台往下看和剛剛城門口往南望的建築景觀又有所不同,
尤其一旁就是纜車站,可以從聖馬利諾城往下坐到身為聖馬利諾第二大城的Borgo Maggiore.說起來網路上的資訊比較推薦搭客運來時在終點站前一站的Borgo M.下車,轉搭纜車上聖馬利諾城,感受山城險峻,但一路搭客運上來實在比較順,我自然而然就忘了這一件事。
在纜車站裡看到耶誕海報,如果我們能在聖馬利諾城住一晚就能看到全城耶誕燈光節了;可惜,越長途的旅行越無法彈性。
我們被教堂福音吸引上來,但這座聖馬力諾遺骸的聖馬力諾會堂並不開放,有人出入的是一旁的聖彼得教堂。
傳說,西元301年戴克里先對基督教展開大迫害時,一位誠心的基督信徒、石匠馬利諾從亞得里亞海的彼端(現在屬於克羅埃西亞)搭船逃到此地,遠離人群隱居在山中。基督教被承認後,由於他深受世人景仰,死後被列入聖人行列,被尊稱為聖馬利諾。這就是聖馬力諾國名與省都城名的起源。
聖馬利諾如此難抵達我卻堅持前來,其實是因為當初在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列表中看到聖馬利諾這國名,就想到聖馬利諾的貓頭鷹,這詞在我腦海中排回不去,但卻google不到什麼東西;這次寫遊記時試著再查一次,發現「聖瑪莉達的貓頭鷹」這關鍵詞,原來這是怪醫黑傑克某集的標題,卻被我錯記了很久,幸好因此聖馬利諾之旅成行了,從結果來說還不錯!
(「聖瑪莉達的貓頭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RQjHCrVeU)
據說聖彼得教堂岩壁上殘留著石匠馬利諾及其友人雷歐昔日居住的岩棚;我是沒看到岩棚在哪裡啦,不過正好看到有人在弄著耶誕裝飾,雖未完成但也很值得細看了。
順著路往上走,遠方看到一座高塔,確認之下原來就是聖馬力諾三塔中第一座的的Guaita Tower(另外兩座是Cesta Tower和Montale Tower)。Guaita Tower是聖馬利諾三塔中歷史最古老的一座和最著名的一座,修建於11世紀時期,曾經當作監獄使用,2008年登錄為世紀文化遺產。
往Guaita前進的路上,我嗅到了熱紅酒的香味,聞香下馬;這家店的戶外座是個賞景的好地方,但我期待前方的美景,所以等到回程時我們才買了兩杯熱紅酒暖暖身。
(前往Guaita Tower前的觀景平台)
從Guaita Tower前往Cesta Tower的路程分兩段,前段宛如走在長城,讓人戰戰兢兢如臨深淵,但風景頗好;
後半段則被建築和樹林遮蔽,但環境清靜,而且路途上有間商店提供free wifi, 超適合打卡控即時將風景分享給朋友。
即將抵達Cesta Tower前的觀景平台,是欣賞Guaita Tower及山峰下的聖馬利諾的明信片點。
聖馬利諾最高峰Monte Titano(739m)之巔,原本有一座羅馬時代留下來的堡壘,13世紀時則在此基礎上建成了Cesta Tower. 這裡在1956年成了紀念聖人馬利諾的博物館,也展示了從中世紀到今日的武器,藏品超過1,550件。
Montale Tower和前兩座塔一樣被放在聖馬利諾的國旗與國徽上,但也許因為不對外開放,一路上幾乎沒有遊客(當然也沒有商店),落葉如毯,風景和氣氛也頗佳。
從原路回Guaita Tower, 看到不同角度的好風景。
回到Guaita Tower前的商店,買了兩杯熱紅酒(2.5歐元),這裡的甜味較重而柳丁或肉桂的味道不太明顯,但也是很順口的熱紅酒。
從原路下山,看見兩人穿傳統服飾演奏樂曲,表演很棒、而且讓老城更有氣氛了,不過我卻沒看到打賞箱;也許是官方的旅遊特色活動?
眾所周知,聖馬利諾市的經濟以旅遊業、郵票業、商業為主。這樣一個四千多人的小城,每年卻有超過三百萬人次遊客訪問聖馬利諾市,所以才讓這裡逐步發展為一個旅遊中心。聖馬利諾的特色歐元,以及在遊客中心付五歐元就能取得的紀念性質的郵票簽證,是這裡最棒的紀念品。
當然,要買伴手禮給親友就還是要一些實質的東西啦!
聖馬利諾有上千間的零售商店,我在路上的任意一間找到了巧克力片,五片九歐,當旅行的儲備糧或給普通同事都很適合。
至於要寄明信片給親友,旅遊中心的那種郵票是不能實際使用的,但在旅遊中心可以拿到一份老城觀光地圖,可以按圖索驥找到最近的郵票販售點及郵筒;一張明信片寄回台灣來要2.2歐。
纜車票單人單程2.8歐;我頗喜歡票卡正面那樣雲上的城堡的意像。
纜車車程短短的,可以從不同角度看聖馬利諾的風景,但坐過不少纜車的人大概不會為此興奮,這是我的感想。
從纜車站走到客運站牌所在的圓環約莫300公尺,抬頭可以看到雲端的聖馬利諾城;客運固定時間發車,抵達時間還算準時,與表訂抵達當站時間差不到五分鐘。
客運路線中會有一站停在里米尼市中心的奧古斯都拱門;這是現存最古老的羅馬拱門,建於西元前27年;時間如果還算充裕的人可以在這裡下車,逛逛夠古老又幾經易主的里米尼城。
我們時間不夠,所以打算直接搭到終點站的里米尼火車站,直接搭長途巴士到梅斯特雷。
我們在火車站前怎麼找都找不到Flixbus的站牌,去詢問市公車售票處,才知道里米尼的長途客運站不在火車站前,而且距離遠到走不到,必須搭一段公車!
我們又花了每人1.3歐買了公車票,等市公車9號去長途客運站所在的Centro Studi.等車10~20分鐘,車程也是10~20分鐘,貞的幸好我們有提早抵達火車站,又有先去確認站牌位置,才能在重新找路出發後仍能將將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