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近年來neuroscience的研究結果,有一個概念是mirror neuron, 透過其他人的敘述與行為能讓個體有一樣的經驗,活化迴路,這結果支持了同理心是可以被訓練的理論
  2. 治療師當然必須早於個案一步有所覺察,從而判斷個案適合怎樣的治療策略,但治療師對潛意識到底是什麼問題不會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不要在太早提出自己的假設,這樣會走彎路或被個案否定,太晚提出則不被個案需要,就是要在議題即將浮現在個案意識層面時給予提點,才能收到代理性內觀之效
  3. 治療師背後做的都是相同的,但個案需要知道的程度有所不同,這都是看個案的需求:若個案需要的是改善症狀,處理人際關係問題,那就做支持性心理治療,加強防衛就好;若個案想知道為什麼會反覆出現類似的情形,或覺得發生的情形非常嚴重,想根本解決,那可以讓病人做動力取向的治療,讓個案一同看見潛意識裡的運作,達到true insight, 但這就像把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清創一樣,傷口不會那麼快好,甚至有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更糟,這要事先讓個案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聊子 的頭像
    聊子

    聊療書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