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幫忙接電話,電話那頭問是否客家人比較容易地中海型貧血,雖然一個客家人貧血不見得是地中海型貧血造成的,我還是建議她給醫師解釋抽血報告比較好,但一查之下,客家人的確攜帶有地中海型貧血基因的人高於平均值(另一個客家人盛行率特別高的遺傳性疾病是蠶豆症)。
根據台灣醫界 2005,6月,第48卷第6期朱真一的學術文章《台灣及附近地域的 a 型地中海貧血並從其基因談族群血緣》,內文提到四篇研究台灣不同族群的 a 地中海貧血調查:
1. 榮總調查台北一公司一千多員工的血液,用成人紅血球的體積大小 (< 80 fl),Hb A2 量 (小於 4%) 以及紅血球染色有否 Hb H 等來估計帶 a 或 b 型地中海貧血基因者。他們發現台灣人帶 a 地中海貧血基因者 (應是 a0 及 a+ 者),客家人是 5.7%,非客家人 (福老及新住民) 3.1%;其中非客家人再加以細分,福老台灣人 (祖先 100 年前就來台灣者) 3.9%,非上述的客家人也非福老人 (應該是新住民或也許包括少數的原住民) 只有 0.5%。B 型帶基因者則分別為 2.4, 2.1 及 2.6%,統計學上此調查發現客家人較其他族群的多些 a 地中海型貧血帶基因者,其實應該說客家人多些較會引起紅血球較小的 a 地中海型貧血基因,但此調查 b 型地中海貧血各族群則無甚差別。
2. 台大調查台灣北部的小學生 3,000 多人,方法類似上面的調查同樣由 MCV (< 80 fl) 及 Hb A2 (< 4%) 的標準來決定 a 或 b 帶基因者。他們發現帶 a 型地中海貧血基因率客家人是 6.19%,福老人 5.64%,新住民 (外省人,沒分華南華北) 2.60% 而原住民 0.74% (全體平均 4.71%) 各族群間的差別統計學上有意義。B 型四族群分別為 2.09%, 1.00%, 1.07%, 0.37%,也是客家人較高些。
3. 台灣一國有公司自全國各縣市的 1,435 名員工中,MCV 小於 80 fl 者用電泳法及染色法找出有 Hb H 而來估計 a 型地中海貧血盛行率。員工源自台灣的是 4.0%,源自大陸的是 0.4%,此報導將來自華北及華南的分開,華南的是 0.5%,而華北人 0%。
4. 台灣原住民的調查,從 5 原住民族群中 MCV 小於 85 或 Hb A2 少 於3.5% 及貧血者再做進一步的 DNA 檢查,發現阿美族有 16.4% 的 a 地中海貧血盛行率,其中 a0 及 a+ 地中海貧血各一半,排灣族也有 3.3%,布農、泰雅及雅美族分別是 1.2、0.4 及 0% (表1)。
四篇研究的不嚴謹推論:
1. 若將台灣人分成客家人、福佬人、外省人、原住民等四大族群,地中海型貧血的盛行率高低依序排列,其中客家人高於平均,外省人和原住民則低於平均。
2. 若再將外省人分南北,則南方人>原住民>北方人。
3. 若再區分原住民族群,則阿美族>客家人>福佬人=排灣族>南方人>布農族>泰雅族>達悟族=北方人
所以如果有人問客家人是否特別多地中海型貧血,答案是高於台灣人平均,但目前有研究資料的盛行率最高的族群,其實是阿美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