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想走婦產科,一定要到馬偕去看看。

  馬偕婦產病人多,人力也多,分類分層還頗細的:當clerk時只能觀察procedure,但馬偕還是能在看完後給予講解;intern時開始參與臨床工作,有很多病人可以教你生產開刀的基本功;R1學會與產科相關的所有技術,R2學習婦科的所有知識,R3可以開始接觸其他醫院絕對開不出來的次專科(馬偕婦產分為一般婦產科、高危險妊娠科、婦科癌症科、婦女泌尿科、不孕症科、生育保健科等次專科),CR再將所有的都融會貫通、掌行政和教學工作。

  跟生育保育科門診,理論上看到的是擔心生出遺傳疾病的小孩來做遺傳諮詢的,以及產檢發現異常被轉介來做評估的。這樣的病人不會多,所以醫師能有更多的時間空間,來好好與病人聊聊,做較詳細的評估和檢查;另外,在這裡會面臨比較多墮胎的問題,這時倫理議題就很重要了......

  不過我今天下午的跟診經驗,卻好像去算命一樣神奇。下午1:30開始的feedback花了不少時間,診間掛號的又只有兩個病人,等我到達時第二個病人的理學檢查已經做完了;在讓病人去做超音波的空檔,老師跟我討論了對病人的觀察與評估,除此之外也讓我畫了家族樹,實際展現他從這樣不完整的一張圖能分析出關於我的性格、遺傳、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問題。

  當我把心態從跟診的小clerk調整為做遺傳諮詢的病人時,我將我所知道的三代內家族病史都標注上去,無謂丟臉與否。而他分析推測出我未標示的雖然可能不是唯一解,但確實很合理;例如從我的兄弟姊妹狀況推測出父母可能有菸酒習慣。有些則是我自己有想過的,如我因為家族病史及個人身材而擔心有DM和PCOD,所以當初在學習到這些疾病時有特別認真去查資料,並提早做檢驗(幸好到目前為止無證據說我有重大疾病),而他也有給我這類健康建議。

  有些小細節當然無法標在家族樹上,但儘管手中資訊比我少,他卻仍能給予我和家人相同、甚至我未曾考慮過的健康建議,憑藉小小線索抽絲剝繭描繪他人人生的功力實在令人佩服!

  能拋去大醫院才買得起的精密儀器,就能解決病人的問題,這樣的醫師教學多跟幾次都能有不同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聊子 的頭像
    聊子

    聊療書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