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旅行是因為 AC 動用他姊姊們的人頭,抽中了堂本光一主演的「巧克力冒險工廠」的六張票,剛好他的姊姊們想一起去日本散心,而 AC 好心地分我一張票;可惜我的假有限、旅費也有限,而表演卻在農曆年和新曆年之間、是個機票超貴的時間,等確定 AC 抽到票後我只能買週二晚上去週一早上回的廉航機票,而這麼差的時間讓我頭尾兩晚都只能睡關西機場,還要超過台幣一萬!
不過在完全沒規劃的情形下,旅程中卻屢屢在路上或景點內遇到梅花,真的是意外之喜。
儘管因為要趕上飛機、腎上腺素狂分泌,還是有點餓,登機前在自動販賣機買一包方塊酥(上機後氣壓變化讓它膨脹了),但還是想吃點機上餐食,所以點了樂桃的粥—雖然樂桃菜單的一成不便和低 CP 值總是讓我不太滿足。
大和八木驛
其實我到機場後可以趕上往難波的末班車,但我和 AC 要一起旅行的第一個景點是南奈良縣的談山神社,所以乾脆睡機場,隔天早上先搭南海電鐵到難波,再轉近鐵到南奈良縣的樞紐站大和八木驛,然後再轉慢車到櫻井驛搭往談山神社的公車。
機上買餐點後得到一個令和五年十一月才剛改版發行的日幣五百元,我在搭南海電鐵或近鐵想拿來儲值 ICOCA 時都無情地被機器退回,還以為自己拿到了假幣,後來才知道是儲值機還沒更新到這才發行兩個月的酷東西。
後來應該是在 JR 的儲值機順利投進去了吧?
此時是轉車匆匆經過大和八木驛,遠遠看到有個「非核平和宣言都市」的立柱,回來查維基才知道:一般來說外交和國防會交給國家元首,但在核戰爭危機中,一個以保護居民生命財產為使命的地方政府不能把一切都託付給國家,因此有挑戰國家的舉動;宣佈自己為無核區的城市,或呼籲在國內外廢除核武器,發佈宣言的市政當局就被稱為「非核平和宣言都市」。
COFFEE・LOUNGE 光
我到櫻井驛的時候較早,在等待會合的時間,發現附近雖然不太熱鬧但也有幾間商店營業中,而我選擇來這裡吃個早餐。
店面其實很低調,我走過頭後確認手機定位,才終於找到門口。
店裡剛好沒有人,只有老先生店主在廚房裡面忙,我跟他打個招呼,他叫我自己找地方坐,我就選了沙發位。
店裡隱隱有菸味,但整體來講還算舒適,所以想說忍耐一下。
只有日文菜單,不過想說早上要吃到日式早餐不容易,所以點了 C 套餐,再加咖啡。
炒蛋滿好吃的,其他雖然是半成品,但搭起來味道也都很不錯。
咖啡在我印象中是老式的日本咖啡(例如愛養咖啡)那樣的調和咖啡,只有在日本和台灣的老式咖啡店才找得到,味道還不錯! 接下來幾天行程反而都是在新的西式咖啡,而日本的西式咖啡我覺得沒有台灣的好喝。
這家店前也有觀賞高麗菜,上次看到還是在京都的巷子裡,沒想到在這次行程裡常常遇到。
談山神社
與 AC 會合後,準備一起搭公車到談山神社下車。 談山神社是藤原氏的家廟,最著名的是世界唯一的木造十三重塔,也是賞櫻、賞楓、蹴鞠季的名所。
下車後還要走一小段路,其中看到談山神社絕景之地的牌子,還覺得不就是普通竹林嗎?半黜臭地拍下這張照片,原路回程時,才突然發現是要站在面對牌子的地方,看左手邊可以見到談山神社全景。
談山神社種了櫻花和楓樹,季節對了的時候這裡風景應該滿美的,不過我們來時只有枯枝;神社大門對面有間老旅館,正對著這樣的風景。
藤原氏始於藤原鐮足(本名中臣鐮足),他與輕皇子和中大兄皇子推翻權臣蘇我氏,推動大化革新;五十五歲病重時,當時的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前來探望,授其大織冠冠位、加內大臣、賜姓藤原,此後藤原氏起起伏伏一千三百年,至二十世紀仍是入主中宮的名門望族。
談山神社沒有設計精巧的門票,正確來說是連門票都沒有,付了入山拜觀料六百日圓後,會得到白色的折疊足袋,這是因為神社內有兩個參觀處要脫鞋才能入內。
日本很多寺廟都建有拜殿,站在拜殿前祭拜,叫做「略式參拜」(即簡化了禮儀的祭拜方式)。 而上到主殿去祭拜,則叫做「昇殿參拜」或「正式參拜」。 略式參拜是將香資投入被稱作「賽錢箱」香資箱裏,搖響鈴鐺後再行拜禮。 昇殿參拜則需要先供上香資「玉串料」,然後由神職人員為你禊禶驅邪,再代你向神靈獻上祝詞,將「玉串」(帶葉的楊桐樹枝,纏以白紙條)獻於神前,並行拜禮。 談山神社的總社本殿是不開放參觀的,總社拜殿因為唐破風樣式以及壁畫,也被列為重要文化財。
一旁還有重要文化財的閼伽井屋和龍神社;閼伽井屋建於1619年(元和5年),此井屋內的井名為「摩尼井」,相傳當年定慧和尚講法華經時出現一條龍。
而井屋旁除了龍神社,還有神木和潺潺水流,難怪這裡傳說會有龍。
談山神社的一大地標,美麗的世界唯一木造十三重塔。
大概太多遊客慕名而來,這裡神社還建了個自拍架可以放手機。
我們去的時候紅葉季已過,但不知為何當我們要洗手進去本殿時,還能遇到一片紅葉。
從樓門進去,庭院頗小,左側就是本殿,右側是拜殿。
從拜殿見到的本殿是這樣子的。很精細而莊重,但不讓人看出什麼端倪。
拜殿一角還拿來展示,其中有一個角落展示的是蹴鞠。因為藤原鐮足和中大兄皇子就是因為蹴鞠相識的,現在談山神社還會在4月29日和11月3日舉行「蹴鞠祭」。祭典上可以看到穿著當時裝扮的人們進行蹴鞠的樣子,據說氣氛十分優雅。
拜殿是用柱子支撐底部的懸造建築。京都的清水寺和奈良的長谷寺都使用同樣的建築工法。
離開拜殿後,往西側走還可以通往一個三天稻荷神社,若不走遠,眼前也可以見到一個戀愛神社和如意輪観音堂。
淡季,這裡原本會有個神社人員賣御守,但我們去時是關起來的。而關起門時的如意輪観音堂表情很有趣!
淡季使得神社附近的商店都沒開,幸好神社內還有個小小的餐廳,雖然只有三種主餐可以選擇。
神社的餐廳除了在桌上有典雅的水仙,旁邊還有大螢幕,撥放著在櫻花季和紅葉季拍下的絕景影片。
我選的是三輪素面天婦羅套餐。有著大神神社的三輪離此地不遠(公車加火車約一小時),是我們隔天會去探訪的地方,也是素麵的名產地。
三輪素麵看起來和台灣的麵線差不多,但口感更𩚨彈,可以想像拿來玩流水素麵的口感。湯頭、天婦羅、關東煮和甜點看起來普通,不過味道和口感也是表現得比看起來還要好得多,值得推薦!
[梅花] 長谷寺
長谷寺以一年四季都可賞花著名,號稱「花之御寺」,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們春季的牡丹。
在長谷寺驛下車後,到寺院受付之處,仍須步行1.4公里,這段距離是先下坡再緩緩往上,因為長谷寺的位置其實是背靠初瀨山,而寺門前町則是沿著河谷的平地往外發展。
往長谷寺的路上,看到許多豪宅,有新式建築,也有這樣不知傳了幾代的老宅。
長谷寺除了牡丹,還有個看點是總共399階的登廊,而在還沒到登廊之前就有一連串的階梯。
長古寺的大門-「仁王門」,得名於大門兩側的仁王像,非常宏偉壯觀。
門的內側也有栩栩如生的雕龍。
走到仁王門處,就能看到登廊了。
據說在平安時代長曆3年(1039年),奈良春日大社的宮司中臣信清因孩子生病來到長谷寺祈求,在病情痊癒後為了還願而建造了登廊。最起始的下登廊階梯矮矮的,轉折後的中登廊和上登廊看起來就新很多、階梯也較高,爬起來不太輕鬆。
在下登廊的兩側是著名的牡丹園,我們去的時候是一月底,看不到春季的牡丹,但冬天開放的寒牡丹在小心照料之下也開放得很美。
中登廊和上登廊交接處,則有一兩株梅花。
而爬完上登廊後,就是長谷寺的本堂了。長谷寺的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立像高度竟有12.3公尺,是日本最大的觀音像。
如果無法爬登廊,受付處有接駁車可以開到此處。
在這裡也有特別的御朱印。
等 AC 蒐集完御朱印,我們正式前往本堂參拜。 觀音像十分神聖,但不能拍照,只能親自來感受。
而在參拜通道的左手側,建有往外的露臺,向內側有多色惟幔處則是拜殿(大悲殿)。 從露臺可以看到右側山頭的五層塔,往下則可以看到包含登廊的長谷寺全景、甚至是寺外的門前町。
而後我們繞到本坊。這裡是長谷寺的行政中心,建築和庭園相對較新,有幾株皇室成員手植的松樹,有幾株寒牡丹,可以遠眺本堂。
自家製麺 杵屋 橿原近鉄百貨店
離開長谷寺時,寺門前町的店家都關得差不多了,我們回到大和八木驛找地方用餐。
這間強調自家製麵,但超餓的我選了烏龍麵搭配丼飯的套餐。雖然湯頭偏鹹但味道還不錯!
季節限定的草莓冰淇淋則在水準之上!
成城石井 近鉄橿原店
成城石井,據 AC 說是比較高級的超市,這裡很好逛;而正好遇上草莓季,看著大小色澤一致的各品種草莓,我決定先從最便宜的吃起,一項項來品嘗其中的差異。
這種長崎縣產的草莓是我今天的點心,它偏酸,有明顯的青草味,是我很喜歡的草莓。
商務觀光飯店 河合
我們這兩天住的飯店是在鐵道另一側住宅區裡的商務觀光飯店河合,交通還算便利,環境不錯,入住方便。
AC 訂飯店時剛好有優惠,三人房還比雙人房便宜,我們有很寬敞的空間。
大概吃完草莓後酸味太開胃了,AC 要跑一趟便利商店,我又請他幫我買了個甜點。
羅多倫 近鐵橿原神宮前站店
隔天我們要在近鐵橿(ㄐㄧㄤ)原神宮前站搭公車到飛鳥地區,其間在此吃個早餐。
培根番茄起司炒蛋好吃,不過吐司和 espresso 不推。
不過遺憾的是吃完早餐後我去廁所,暫時和 AC 分開,我要去公車站時忙中有錯從中央出口出站,但我們要搭的公車是從東改札口出發,所以我錯過了公車。公車一小時一班,與 AC 連絡後,他中間先在一個博物館中停,等我搭下一班車與他會合。
Daily Qanat
我在東改札口外不遠的一間超市隨意逛逛,這間超市有廣大的平面停車場,感覺會便宜一點。我在這裡買了第二便宜的草莓,也就是昨天晚餐草莓冰淇淋的那個品種。
我後來在 明日香村 埋蔵文化財展示室那裏把它們拆開吃掉,這個品種的酸甜味很平衡,但就很像我在台灣吃到的草莓,沒那麼特別了。
不過可以看到這間超市賣的草莓大小形狀色澤就沒那麼好看。
沒想到會在超市看到柿葉壽司!專門店一買就六個,如果只是嘴饞,買這個比較方便。
除了柿葉壽司,超市裡還有三輪素麵這樣的當地名產,異地來的商品像珍珠奶茶或鮮奶也是有的。
石舞台古墳
會合後我和 AC 一起前往石舞台古墳。
有觀點認為石舞台(ishibutai)是 ishifutoya(意思是用大石頭建造的房子)的誤傳,但在2010年時這裡是樂天世界遺產劇場(在 日本 國內各世界遺產舉辦音樂會的計畫)的場地之一,堂本剛、秦基博和聖堂教父各在此演出一天,讓石舞台成為真正的舞台。
石舞台被指定為國之特別史蹟,建於 日本 古墳時代後期(507年到592年)。這時候社會階層跟政事已經發展起來了。建築這些大型墳墓須花費大量財力,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像這個豎立古墳的示意圖,宛如在看摩艾像或金字塔的科普,可以想像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
在現存的七十一座古墳中,石舞台是唯一墳丘消失、只見墓石的。下部是方形20~50cm的大花崗岩貼石,約30度傾斜堆積。
外露的橫穴式石室可以進入,據考古是雙套式的,外室的頂上有縫隙,地上排水工程做得不錯,石室內有不少許願硬幣。而外室墓底的石牆後還有個不可見的內室,墓主據信是權臣蘇我馬子,也有學者認為是其父蘇我稻目。
石舞台也是個賞櫻名所,不過我們二月初來訪,只能賞賞煙嵐接簇的禿山了。
明日香の夢市
回公車站的路上會經過「明日香の夢市」,這裡的二樓可以用餐,一樓則販售著當地農產品。
原本我想在這裡買專家復育的古代米,但擔心農產品不能過海關,只好放棄。
這天稍晚在等前往三輪的車時,把它們拆開吃掉, 明日香村 當地的草莓酸甜味前後出現,也滿有趣。
因為草莓太盛產,多到可以做真材實料的果醬。
因為下午預計去飛鳥宮跡和飛鳥寺,而飛鳥地區的景點相距不遠,所以決定不等公車、慢慢散步過去;路上偶爾會經過民宅外一樹盛開的梅花。
是說當地地名有時寫作「飛鳥」有時寫作「明日香」,雖然日文都是 Asuka, 但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字呢?我剛好在回國後看到周作人翻譯的《古事記》,判斷原本的用字應該叫「飛鳥」。摘錄原文如下:
(第十七代天皇)履中天皇在難波宮時舉行大嘗祭,大醉而臥,其同母大弟 墨江 中王謀弒放火,稱 墨江 天皇;履中天皇至石上神宮,同母二弟水齒別命前來參謁(一ㄝˋ),天皇不見,除非他回去殺了 墨江 中王再來,因此水齒別命回到難波,找在 墨江 天皇近旁侍候的隼人(隼人是古代 日本 南 九州 地區的原住民,大和王權時期被和人當作異族人看待),名叫曾婆加理的,欺騙他說道:「若是你能聽我的話,我做了天皇,便以你為大臣」,給了隼人許多東西,說道:「殺了你那王吧」,於是曾婆加理竊伺自己的王入廁去的時候,用矛把他刺死了。
水齒別命乃率曾婆加理往大和來,心裡打算,曾婆加理於我雖有大功,殺了自己的君王則是不義,但如不報酬他的功績,可謂無信,然欲行其信,則其心反為可怕,因此不若報酬他的功績,殺了本人為好吧,便對曾婆加理說道:「今天留在此處,先給你大臣之官位,明天再上大和去」,即留在山口,造起臨時宮殿,大開宴會,乃以大臣之官位賜與隼人,令百官皆拜,隼人歡喜,以為志願竟成了。爾時乃對隼人說道:「今天且同大臣共飲一杯酒吧」,共飲的時候以大碗進酒,其大覆面。於是王子先飲,隼人後飲。隼人飲時,大碗覆其面,爾時乃取席下所置大刀斬隼人的頸項。
如是乃於明日向大和出發,故名其地為近飛鳥。到了大和,乃說道:「今天留在此處,舉行禊(ㄒㄧˋ)祓(ㄈㄨˊ),明天再往神宮參拜吧。」因此故其地名為遠飛鳥。於是到石上神宮,奏上天皇道:「一切都已 平定 訖了。」乃召入相語。天皇御年六十四歲,壬申年正月三日升遐。水齒別命(登基為第十八代天皇—反正天皇)在多治比的柴垣宮治理天下。天皇御年六十歲,丁丑年七月升遐。
結論是,「飛鳥」是一個必須舉行褉袱,從而把反正天皇在登基之前的政爭中的不道德行為永遠銘記的名字。是否因此有人想將正式的用字改寫成「明日香」,但飛鳥時代對後世影響太大,所以還是有人堅持叫「飛鳥」,才導致這樣的地名並行的結果呢?
犬養万葉記念館
往飛鳥宮跡的路上,剛過要往岡寺地區的岔路,有個小巧的犬養萬葉紀念館。AC 那天稍早去的博物館似乎也跟《萬葉集》這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有關,因他對這方面是有興趣的,我想說這裡不妨也進去看看。
順帶一提,「令和」就出自於《萬葉集》第5卷《梅花之歌》32首詩歌的序文。
這個紀念館是紀念犬養孝教授,他是有名的研究萬葉集的學者。另一方面,他努力保護作為古都的 明日香村 ,他也是 明日香村 的名譽村民。
有點像我在會安 和美 山遇到的波蘭建築師 Kazimierz Kwiatkowski 的地位?
犬養孝教授曾任教 台北 高校。他們夫妻與學生們在板橋林家花園留下合影。
紀念館裡也展出犬養孝教授親手書寫的萬葉作品。
離開紀念館時,才發現我們正好避開一場小雨。
傳飛鳥板蓋宮跡
日本 的首都基本上是隨著天皇居住地而定,古墳時代到飛鳥時代的天皇常常蓋新宮殿,但有不少宮殿都位於今日的飛鳥地區範圍內;這個比較有名的飛鳥宮跡,被認為是皇極天皇/齊明天皇的板蓋宮。
皇極天皇是 日本 第三十五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西元642年舒明天皇過世後難以決定繼承繼任人選,權臣蘇我氏擁立親蘇我氏的皇后繼位,就是這位皇極天皇;645年蘇我入鹿於板蓋宮被暗殺,蘇我氏退出政治舞台,皇極天皇也退位給弟弟輕皇子,也就是第三十六代的孝德天皇。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天皇退位。
孝德天皇過世後,655年皇極天皇重新登基,為第三十七代的齊明天皇,但權力主要掌握在兒子中大兄皇子(後來成為第三十八代的天智天皇)手裡。
板蓋宮就是643到645年間、皇極天皇在位時的皇宮,周邊的飛鳥地區就是當時首都;655年重新登基為齊明天皇時,也是先居住於板蓋宮,後續陸續搬到同樣在飛鳥地區的川原宮和後岡本宮(岡本宮則是第三十四代天皇舒明天皇於630年至636年使用的皇宮,同樣位於飛鳥地區)。
目前現場所見是這樣子的。白色柱子是加強標示的部分礎石。一旁有資料,顯示附近的農田和民房都也在宮殿的範圍內。
一旁還立有志貴皇子歌碑。
志貴皇子是齊明天皇之孫、天智天皇無緣皇位的兒子之一。他也是一位和歌歌人,《萬葉集》現存其六首作品。他的兒子被藤原氏擁立為第四十九代光仁天皇,而現在的 日本 皇室是他這系的子孫。
[梅花] 飛鳥寺
時間到了中午,但我們還是想先進飛鳥寺,然後再往寺的北邊吃午餐。
飛鳥寺是蘇我氏的家廟、 日本 最古老的本格寺院法興寺的後身,供奉著 日本 最古老的佛像—飛鳥大佛。第四十三代的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後,法興寺跟著遷入平成京,並改名為元興寺,為 奈良 七大寺之一;原本的地方舊廟仍倖存,稱為「本元興寺」,但在1196年塔和廟宇被雷電燒毀後,廟宇逐漸衰落,後來在1825年進行了重建,其中本堂(即原本法興寺舊址 金堂 的所在地),被指定為國之史跡「飛鳥寺跡」,雖然意思應該是「飛鳥地區的那座寺(即法興寺)的遺跡」,但不知為何寺廟稱呼卻轉成了「飛鳥寺」,甚至從而衍生出日本建築學術用語—「飛鳥寺式伽藍配置」。順帶一提,現在寺廟的正式名稱為「安居院」。
蘇我氏的家廟是法興寺,而藤原氏的家廟是談山神社,兩家的興衰也與佛道之爭有關。
現在的飛鳥寺小小的,和遷到平城京的元興寺一樣,只留下原寺一個寺院的大小。
飛鳥寺供奉的釋迦如來像是 日本 最古老的佛像,開眼於西元609年(當時在位的天皇是第三十三代的推古天皇)。
飛鳥大佛和其他佛像很明顯的不一樣是,它不是端坐的,而是微微側一個方向,其實大佛面向的是聖德太子誕生地—「橘寺」的方位,意味著永遠庇祐在 日本 推廣佛法的聖德太子。
飛鳥大佛在1196年的火災時毀損嚴重,直到1826年(當時為江戶時代,時任天皇為第一百二十代的仁孝天皇,這位天皇以恢復已斷絕近千年的漢風諡號,以及建立學習院聞名)才完成修復,但是已不復最初時的雄偉。迄今保存下來的原件,僅剩下雙眸周圍和部分手指而已。仔細端倪大佛的臉,還看得到被火紋身的歲月傷痕。
大佛所在的殿內,以及後續參觀路線的迴廊上,保留著許多珍寶和歷史資料。
參觀結束後回到室外,殿外的梅花初綻。
在枯山水的庭園一側,還有供奉觀世音菩薩的思惟殿。殿外掛著每年的奉納。
虹畑(にじばたけ)
上次 AC 來時造訪的咖啡店沒開,幸好這附近新開了間虹畑,讓我們能較快地吃到午餐。這是一間很可愛的小屋。
我選了傳統圍爐桌,雖然最後會覺得腳坐到都麻了,但這兩天走太多步,能好好讓腳換個姿勢休息一下也滿不錯的。
既然都到了飛鳥地區,當然想吃在地的飛鳥鍋。日文維基說這是一個在雞湯中加入牛奶,用白味噌、醬油和糖調味,然後燉雞肉和蔬菜的料理。
虹畑提供的不是火鍋版本,而是火鍋煮好後加入烏龍麵收尾的版本。
我在這裡還點了草莓奶昔,可惜店家沒有使用新鮮草莓,而是草莓醬。但虹畑的餐點都滿好吃的!
明日香村埋蔵文化財展示室
吃完午餐後,我們要走到下一個公車站搭車,這裡有個小小的農夫市集(あすか夢の楽市),並有個小小的免費入場的展覽館,也就是這個 明日香村 埋蔵文化財展示室。策展得滿用心的!
這裡有些歷史資料回顧,關於飛鳥時代有什麼重要事件現在仍能在 明日香村 看到遺跡。
這張表所列的一半天皇是女性,飛鳥時代是個常有女性出場的時代。
[梅花] 大神神社
下午我們前往大神神社。離大神神社最近的車站是 JR 三輪驛,而這條線 JR 班次不多,等了好一段時間。
大神神社是 日本 最古老的神社,是很古老的御嶽信仰,崇拜的是三輪山本體,至今仍無本殿,從拜殿仰望參拜神體三輪山,保留了古神道的型態。
而三輪一名來源,根據《古事記》,大物主大神與活玉依比賣同居,不久少女有孕,活玉依比賣的父母要知道這個男子,便教他把赤土散在床前,麻線穿在針裡,刺在他衣裾上邊,到早晨看時,針裡穿的麻線從門的鑰匙孔裡通過,剩下的麻只有三輪罷了,從麻線尋了去,到了美和山神社裡便停住了。因為麻線剩下了三輪,所以其地稱作三輪。
兩邊各一個木柱中間綁著沒有結的注連繩,是少見的「繩鳥居」。
拜殿據說創建於鐮倉時代(1185~1333),現在的建築是1664年由將軍徳川家綱(Tokugawa
Ietsuna)重建的。
大神神社稱為神社,但其實規模大如神宮。走著長長的參道,仰望參天的大樹,自然讓人感受萬物有靈,山有靈。
在位於拜殿旁邊的參集殿(Sansyuden)的門廳,有一座可愛的青銅兔子雕像。聽說一撫摸了這座兔雕像,撫摸過的身體部位的疼痛就能得到治癒。
參集殿側也有一些梅花盛開,但因為高度和光線的關係不太好拍。
回到車站時看到當地名店的廣告,才知道我們從三輪車站開始往東走起已經是偷吃步了,車站的西邊還有大鳥居和一鳥居,而從大鳥居開始就是神社的管轄範圍。
說到參道,我們前一天離開長谷寺時,參道賣草麻糬的名店寶園堂已經關門,幸好回到近鐵百貨橿原店時,發現店家正好那幾天在百貨公司美食街有快閃店;隔天就要離開大和八木驛了,所以趕快買了一盒草麻糬和草燒麻糬綜合的口味試試,可惜草麻糬不能放,無法帶回國和家人一起品嚐。
隔天在萬葉植物園時把它們拆開吃掉。草麻糬的包裝是讓人一邊覺得不環保、一邊又讓人想好好收藏包裝紙的精緻。
味道嘛,青草味明顯,燒味也明顯,剛好和甜甜的紅豆餡達到一個平衡。一個人吃還是太多太膩了些,但值得買來吃吃看。
GRIL MARONIE
這天我們沒在近鐵百貨裡吃飯,而是在車站旁、高架鐵路下的餐廳找一間和風洋食館來吃。
我的特餐 沙拉 和主菜很豐富,主食除了義大利麵之外還有一碟白飯,吃得超飽!
隔天因為我在 奈良 市內還想去三月堂、浮舞台、夫婦大國社等景點,而 AC 覺得還好,所以我提早出門,他則悠閒地過去,我們吃飯時才會合。
早上在大和八木驛,看到賣這種神秘的芥末葉壽司,帶了兩個當早餐。
在往二月堂的參詣道旁坐下吃一個當早餐,另一個是離開 奈良 時才趕快吞掉。
壽司頗美味!料好實在。芥末葉不嗆,有特別的清香。
為了省交通費,我是搭到大和西大寺驛,再搭 Omiya Street Route 公車前往三月堂。
這條路線會經過平城宮跡。
在「大佛殿前停車場」下車。這裡鹿多人多,但我只是與他們擦肩而過,準備爬山前往三月堂。
二月堂與三月堂(法華堂)
還沒到東大寺的大殿,右側有個標示是往二月堂的參詣道,這段路緩緩上山,還算好走;二月堂是東大寺最高的建築,因此頗受歡迎,除了五年多前初次來 奈良 沒做功課的我,大多數遊客都會上去看看風景。我這次想去的三月堂就在二月堂隔壁,是東大寺創建之初就留存到現在的建築。
這條道路最開始會經過東大寺的鏡池,這裡風景不錯但遊客相對主參詣道而言又少了一些,是個吃早餐的好地方。
經過一些附屬神社、附屬商店、以及其他東大寺建築(例如似乎不對外開放的四月堂),
路走到盡頭,就是三月堂了。工作人員正在搭建春分活動相關棚架,而二月堂在三月堂這個立面的左手邊。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來,三月堂是經過增建的建築,左邊比較舊,後來我進去參觀後才知道那是供奉觀音菩薩的本殿,右側則是新增的附屬空間。
我先造訪二月堂。它有著長長的登廊,但高處看出去的景色我覺得還好 XD 大概是因為兩天前我看過長谷寺的風景的緣故。不過聽說兩旁種的是櫻花,所以也許櫻花季來時風景會高一個檔次?
二月堂會稱為二月堂,是因為從東大寺創建之初就會在舊曆二月舉行「修二會」;儀式當天會在子夜一時過後,取屋內井水供奉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對著菩薩自我省思及懺悔,祈求國家安定繁榮、百姓幸福,最後在大火把上噴灑火星粉。
同樣的,三月堂被稱為三月堂是因為以前會在舊曆三月時在此舉辦法華會,又稱法華堂;這裡是山下的大殿未建成之前,講華嚴經的講堂。不過法華會曾經中斷,恢復後改在每年十一月舉行,至今也無特定舉行了。
要進入三月堂,需要購買門票,不知是否是這個原因,遊客特別稀少,門庭冷落,進去脫鞋後也能感到老建築的地板特別冷 XD
裡面不能拍照,觀音菩薩本人就印在買票附贈的簡介小冊上,留念足矣。不過殿內很有靈氣,還是推薦喜歡文化遺產的人買票進去感受一下。
我接下來想去浮舞台,路過手向山八幡(ㄈㄢ)宮。
我在 琉球 旅行時,發現 琉球 八社都有別當寺,而別當的詞源來自於 奈良 時代,東大寺設別當作為掌管一山寺務的職官;有別當寺的神社並非由神官、而是由僧侶擁有並管理神社及周圍的土地;也許這就是手向山八幡宮和東大寺的關係吧?
手向山八幡寺是秋天賞楓賞銀杏的名所,建築本身占地廣大,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古都 奈良 的文化財—的一部分。
離開手向山八幡宮,路過若草山麓,這裡又是鹿群的地盤了。
[梅花] 萬葉植物園
我接下來想要造訪的地方是堂本剛 2009 年時做為 solo 歌手演出的「浮舞台」。浮舞台位於萬葉植物園內,而萬葉植物園是 春日 大社 的一部分。
萬葉植物園是 1930 年建立的,蒐集並保存了約三百種出現在萬葉集裡的植物。聽說這裡是賞藤花的著名景點。我來的時候是冬天,幾乎沒有花,而且植物園趁此時節來整修,唯一的好處是入場費用可以便宜一點。
園區內有重要文化財—圓窗,全名是「舊 春日 大社 板倉圓窗」,是鎌倉時代的建築典範,2021 年時被移來此。未來也許會開放參觀。
冬天無花無遊客,不影響我欣賞浮舞台;甚至可說紅色的浮舞台正適合這有綠葉而無其他花來搶鋒頭的季節,有水色瀲灩而無其他遊客來喧擾的季節。
園區東側勉強找到一株茶花開放。其他大部分的花樹只剩下光禿禿的花枝和解說牌。
園區內還有個小小的神社「歌泉堂」,供奉萬葉第一歌人「柿本人麻呂」。
從主幹道回程時,只好再拍拍圓窗和浮舞台。
主幹道西側仔細看來,也有幾棵梅花開放,還有幾棵柑橘掛果。
接下來想去夫婦大國社,但 google maps 定位有些偏移,我離開 春日 大社 範圍後才發現走錯路、重新回到樹林內,期間路過一些龍神神社。
夫婦大國社
夫婦大國社這間神社是 日本 唯一供奉「大國主命」與「須勢理姬命」夫婦的神社,主掌祈求結緣、夫妻感情順利。須勢理姬命手持「杓子」,所以過去這裡不是用繪馬而是用杓子祈願,有不少名人都在此留下了筆跡。這也是我來這裡的原因。
離開夫婦大國社後,準備前往 Kanakana 與 AC 會合。
路過此處,會聞到清酒的香甜。雖然我不太能喝酒,還是想著待會兒問 AC 能否陪我前來看看。
Kanakana
Kanakana 是間用 奈良 古民家改造的咖啡廳,店裡展示著店主出國旅行的手繪明信片周邊,也有西式的甜點,但主食都是 奈良 農產品製造。越在地,越國際。
這裡也是堂本剛的愛店。
店外有今天的 Kanakana 飯的詳細菜色,看起來頗划算。
每一碟都各有滋味,整體來說又很和諧,超推薦!
清酒春鹿 今西清兵衛商店
會知道這間商店,當然也是因為永遠的 奈良 觀光大使堂本剛。 奈良 是 日本 酒的發祥地喔!
春鹿有推出酒藏見學,可以單杯品嘗不同的清酒,參加酒藏見學還可以購買限定酒,只是既然已經下定決心不喝酒了,我就只是看看。
在 AC 的推薦之下,我買了酒粕糖當紀念品。味道還不錯!
接下來 AC 想要前往 奈良 町的機巧玩具博物館,路過一間漢方藥局,非常古早味。
奈良町からくりおもちゃ館
奈良 町機巧玩具館是一間展示經學者研究復原的古早玩具的博物館,這裡玩具的古早程度已經不是志工阿公阿媽小時候玩的了,但志工們的介紹仍很親切詳盡。
而且這裡的復原玩具可以上手操作喔!
奈良 町機巧玩具館位於陰陽町,所以大門旁設有陰陽町的說明。
這裡會叫陰陽町,因為過去是陰陽師所住之地。陰陽師製作的曆法— 奈良 曆,據說是平民獲得的第一個曆法。
而後我們準備啟程前往 大阪 ,要前往近鐵 奈良 站的路上,又有不少有趣的店家可以走走看看,例如這間清淡養生的 奈良 茶飯。
萬勝堂
例如這間萬勝堂的三笠燒好吃!不過春分限定的幸運草三笠燒,我吃不出和一般的三笠燒的差別。
而他們還為了高圓宮典子女王的婚禮,出了一款新點心作為賓客的伴手禮,我出於好奇買來吃吃看,個人感覺普通。
還是買最經典的三笠燒就好了!
大佛布丁 近鐵奈良店
大佛布丁是 奈良 有名的伴手禮,這裡是 AC 想來的店,感謝她分享一個抹茶口味的給我,我後來在參觀手塚治蟲紀念館前把它當早餐吃掉了。
沒想到抹茶口味的底部還有紅豆!
きなこだんご たまうさぎ近鉄奈良駅店
我想買的則是這間 奈良 土產—玉兔糰子。
店內只賣黑蜜黃豆粉糰子一種商品,一買就要買五支起跳,當天就要食用完畢,如果是一個人吃還頗不方便;糰子上裹著厚厚的黃豆粉,是樸實的好滋味。
而後我們搭近鐵到 大阪 入住飯店,想與 AC 的姊姊們會合,不過他們還在大肆購物、尚未回到飯店。我和 AC 就先出去吃晚餐,去唐吉訶德買點東西。
総本家 浪花そば
因為 KinKi Kids 的節目,我在 大阪 也存了一堆餐廳資料,可惜我們要吃晚餐時太晚了,餐廳都即將關門;後來 AC 找到這一間店,評價和環境還不錯,現場看來似乎也不少當地人會去用餐。
店家提供中文菜單。
我決定點這什麼都有的雪洞便當,再加點了鱈魚白子天婦羅。
每小碟餐點都各有特色。
右下角湯 池上 的捲壽司是用小段蕎麥麵捲成的。
鱈魚白子天婦羅中規中矩。
[梅花] 大阪城梅林
隔天因為我們一行六人會分成中午和晚上去看堂本光一主演的「巧克力冒險工廠」,AC 看中午場,而我和他的姊姊們則看晚上場,因此這天沒辦法排什麼行程;AC 說他還沒去過 大阪 城,打算去 大阪 城看看,而我雖然去 大阪 城兩次了,但 大阪 真的就是 大阪 城下町的概念,除了 大阪 城真的也沒什麼值得專程前往的景點,所以決定陪他去走走。
沒想到,正好遇到梅花盛開!之前兩次來 大阪 城是六月和七月,但二月的 大阪 城梅林太美了,雖然遊客多,但這裡有約一千兩百七十株梅樹,總能找到適合你的。
外圍的梅花開得不怎麼樣,此時還沒想到會遇到盛放的梅樹。
太多白梅盛開了,根本不是「暗香浮動」,莫名在小徑上被香到頭暈時才知道什麼是「雪卻輸梅一段香」。
個人覺得粉紅色和白色的梅花最好拍,黃色的梅花近看不怎麼樣,只能拍遠景。
花萼是綠色的梅花,品種名就是「綠萼」。
原來公孫綠萼這名字是暗指梅花。
作為一個要賞梅需要 上高 山的台灣人,我本來和梅花超不熟的,但在 大阪 ,卻有 大阪 城梅林這樣一個平地大公園可以讓市民親近梅花。
桃紅色的梅花似乎花形小些?但一樣很好拍。
就像櫻花有枝垂櫻,梅花也有枝垂梅這樣的品種,但不知是否因為梅花的花朵總是一簇一簇的,比較難有枝垂櫻那樣整個枝條都是花的美感。
拍完梅花,AC 就前往「 大阪 節慶音樂廳」了。我則是停留更久一點才準備往森之宮站、去下一個景點。往森之宮站的路上會走上一個斜坡,可以俯瞰梅林全景。
離開梅林後, 大阪 城公園偶爾也可看見幾株梅花。
鯨橋瑞光寺
會發現這個景點是因為魚漿夫婦的 FB, 在我這趟旅行前不久他們發的文說在1756年,瑞光寺第四代住持出外行腳的時候,捕鯨維生的太地村(現在的太地町)民請他祈願,他最後因為看到村民的困苦才同意。祈願以後,村民捕鯨豐收,就捐了 30 兩黃金和 18 支鯨骨給寺廟,住持就用骨頭鋪橋來供養鯨。
離瑞光寺最近的地鐵站是「瑞光四丁目」,瑞光應該是個衛星城鎮,後來才併入 大阪 市。
過去瑞光寺應該是這一帶的信仰中心,現在大部分的寺地變成了道路和公園,翻新後的寺廟建築大概只有兩三個店面寬。
外面的橋是石橋,鯨骨柱內的那座才是鯨橋。
現在的鯨橋已經是第六代嘍!」
鯨骨的線條滿美的。
在 奈良 到處都會遇到郵筒,但前一天在 奈良 買了明信片到了 大阪 寫好後,卻怎麼都遇不到,幸好在瑞光寺這附近看到了。
是都市人不太寄信了嗎?
接下來打算去在我待訪清單很久的咖啡廳「べーかりーかふぇ伊勢屋」吃午飯,所以在中崎町下車,意外發現這裡很文青很好逛。
可是到了伊勢屋門口,才發現他們暫停營業、二月下旬才會再開。
日本 人真的都不在 google maps 上公告的啊~!
Café FU-plus
伊勢屋隔壁有間看起來不錯的咖啡廳,我想了一下就決定排隊入內。
這間店是一間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麩屋的延續,2021年開設,店內食品堅持使用高麩質蛋白而不添加其他物質。
啊,有些比較彈牙的品項有加糯米粉啦!
進店內後,才發現這是一間老厝咖啡!沒想到在 大阪 也會有老厝咖啡!
這間的蒜頭麵包真脆,格子鬆餅真彈牙,推薦!
接下來因為想去少彥名神社,要走到天神橋筋六丁目驛搭車,一路上也有不少有趣的小店。
少彥名神社
這裡祭祀 日本 和中國的醫藥之神—少彥名和神農氏。非常多人來此祈求親友和寵物的手術順利、快快痊癒,還有展示經神明認證的 日本 家庭常備藥。是一間醫療產業的人會想來看看的小神社。
出北濱驛後最顯眼的不是神社,而是「旧小西家住宅史料館」,這棟建築是因木工膠而聞名全國的小西株式會社的舊總部,也被 大阪 市註冊為註冊有形文化財產。
可惜他們是經預約後才能在每週二、週五進行館內參觀,我去的當天是周六不開放。
但我也很幸運,去少彥名神社的那天是二月三日,差不多下午三點後不久,正好在進行神事。
小小的神社被擠得水洩不通,無法靠近正殿。
神社入口還有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之碑。
巧克力冒險工廠
回飯店充一下電後,準備前往 大阪 節慶音樂廳,與 AC 的姊姊 HC 會合,仰賴他帶我入場看表演。在此勸告大家盡量不要出入中央線的車站,因為他是利用高架捷運下的空間共構商場,時間緊迫時找月台會找到瘋。
「巧克力冒險工廠」是著名 挪威 裔英國童書作家 Roald Dahl 的小說。曾兩次被改編成電影,包括 1971 年的《歡樂糖果屋》及 2005 年強尼戴普版本的《巧克力冒險工廠》;2013 年則改編為音樂劇,首度於倫敦西區公演,該節目目前保持著倫敦西區最高周收入的記錄,也有百老匯、義大利、 挪威 、 巴西 、法國、丹麥、佛蘭芒、荷蘭、 西班牙 版本,並將於 2024 年 9 月會有 瑞典 版;此次是東寶改編成 日本 版的音樂劇。 日本 版和西區版一樣由兒童演員演出五個參觀工廠的小孩,但和百老匯版本一樣的把查理的父親寫死了,大概是為了給查理的媽媽加一首詠嘆調,吸引大牌成人演員參與。
大阪 節慶音樂廳離 大阪 辦事處不遠,我原本想順便去看看,但從肥後橋驛下車以後,照指示走就會直接走到音樂廳一樓,鄰近入場時間,我也不敢再繞路了。
因為要保護兒童演員,所以每場他們都會輪換。今晚這場是這位小查理的最後一場。
堂本光一是一個嘴賤的旺卡,滿突破他過去的舞台形象的。
達摩串炸 新世界總本店
演出結束後,想說可以去吃個晚晚餐,所以我一個人前往達摩串炸。這是以前和 Iria 來旅行時陰錯陽差沒吃成的店。
出站才發現下著小雨,今天出行傘沒帶在身邊,只好用手遮著。
新世界這一區(1903年舉辦的第五屆內國勸業博覽會發展的新區)總是能看見通天閣。
達摩炸串是個半戶外的攤子。
他們的燉燒牛筋還不錯,雖然比我想像中小份得多。
大阪 2025 年要舉辦萬國博覽會,應該又有一波都市更新吧?
炸物的部分中規中矩,不過很久沒有這樣吃著大片多汁的生高麗菜了!
最後朝著通天閣旁的惠美須町驛走去。
隔天要從堺筋本町驛搭到寶塚南口時,發現這個紀念碑。太閤指的是豐臣秀吉,1500 年代他對 大阪 城做的城市規劃就有了下水道鋪設,因此立碑紀念。
— 大阪 人真的很愛秀吉呢!
Sandwich Le Mans
這間在寶塚的蛋 沙拉 三明 治店,是寶塚迷給演員們常帶的慰問品。在寶塚的花道上有間可內用的分店,但我先來本店看看。
包裝很可愛,不過口味只是普通,小黃瓜和蛋 沙拉 口味比較好吃。
(寶塚大橋)
(關於工安事件的香月弘美慰靈碑)
宝塚市立手塚治虫記念館
之前用 google maps 看寶塚,竟然看到手塚治蟲紀念館!而且是寶塚市立、不是私立的紀念館喔!原來寶塚是這位漫畫之神的家鄉。
手塚治虫筆下的寶塚,是培養他對蟲豸興趣的鄉野,和現在的寶塚購物中心完全不同。不過漫畫之神也曾因為母上大人對寶塚歌劇的熱愛,創作過寶塚風的作品啦!
一旁的樓梯會通往寶塚市立文化藝術中心,不過手塚治蟲紀念館在這一層也有入口。
如果從這層開始參觀,會先看到手塚治蟲老師的工作室和動畫工房體驗區,以及 日本 漫畫起源。
如果從火鳥雕塑那裡的入口進入,迎接你的是手塚治蟲創造的知名角色和手塚治蟲創作年表。
當時有 PLUTO 特展。
手塚治蟲紀念館有親子設計,但成人讀者也能在此得到樂趣。
紀念館再往西走一點,就是寶塚歌劇團的地盤了。這座雕塑是紀念把歌劇團從破產邊緣拯救回來的名作—凡爾賽玫瑰。
寶塚大劇場
寶塚劇場是一個推崇男役,而且針對劇迷少女(不管幾歲,在這裡的都是少女),在吃穿消遣各方面都很好花錢的購物中心,就算搶不到票應該也有粉絲會時常來逛逛、蒐蒐二手光碟和周邊。
寶塚驛則是另一大購物區,與阪急百貨共構。
蘆屋
因為想看看堂本光一讀過的幼稚園和小學,所以我來到蘆屋。
蘆屋市是一個滿是豪宅的海景山城。東京的田園調布也深受這裡的阪神間現代主義的影響,但是沒有海景。
芦屋神社
準備回車站的路上,順便爬到隔壁山丘看看蘆屋神社,沒想到在此也遇見古墳!
神社除了是信仰的中心,也會是文化認同的中心了。
蘆屋真的都是豪宅,雙拼公寓是這裡少有的寒酸住處。
Yodoko Guest House
19世紀末的 大阪 在 日本 是超越東京的全國第一大商業都市(即大 大阪 時代),當時的神戶也已發展成為東亞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從19世紀末開始,在六甲山上以及周邊環境優美的山麓開發建設了一大批面向布爾喬亞 富裕 階層的文化、教育、社交場所,包括別墅、酒店、娛樂設施等,更促使這一帶成為西洋式的休閒度假勝地。在這樣的環境和時代背景下,當地培養出了深受西洋文化影響的近現代生活模式。
而蘆屋會成為豪宅區的代表、阪神間現代主義的代表,最肉眼可見的就是這座 Frank Lloyd Wright 的作品了。
這是一棟倚山而建的四層樓別莊,但是每一個空間的高度都沒超過兩層樓。
[梅花] 生田神社
旅程的最後我來到神戶,決定參考 AC 的建議,先來市中心的神社,然後去吃甜點,再看還有沒有力氣跑景點。
生田神社,建立於公元201年,有著超過1800年的歷史,是 日本 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據說在西元201年,當神功皇后結束了戰征,準備航行進入神戶港之際,船隻突然無法前行,所以進行了占卜。在當時的稚日女尊現身,希望在此地受祀,所以便在此處蓋起了生田神社。
這裡曾為11世紀源平合戰的古戰場。
解說牌的下面有許多清酒廠的供奉,原來神戶是知名的 日本 酒生産地灘五鄉酒造的發源地,所以供奉著造酒之神松尾神。
生田神社的另一看點就是小片但滿開的梅林了。
而生田之森除了是古戰場,裡面還有個能量景點「金龍泉」;這裡還可以做水占卜。
神戸にしむら珈琲店 中山手本店
從生田神社東邊的側門出去不遠,就可以來到西村咖啡的本店。西村咖啡是神戶當地的連鎖店,很多神戶人都會去西村咖啡吃早餐。不過華麗的本店常常需要排隊,客人以遊客居多。
我點了季節限定的鬆餅餐。鬆餅的口感是紮實的,味道還可以。
另外要稱讚良好的服務,以及英俊的服務人員 😍
接下來我想去蛋糕 Tooth Tooth 本店,沒想到旁邊就是生田神社的一鳥居。
蛋糕 Tooth Tooth 本店
蛋糕 Tooth Tooth 是神戶有名的甜點連鎖店,本店這裡和西村咖啡的本店一樣也需要排隊。
這裡已經非常靠海,需要注意海嘯了。
入座時已經是晚餐時間,乾脆點了晚餐套餐。這間的餐好吃,這個月推荐的玫瑰茶真香。
飯後也懶得去看夜景了,直接走去三宮驛搭 Port Liner 去神戶空港。
(搭接駁車到高速船搭乘處)
我曾經擔心晚上無法現場買票,經和職員確認,只要有船班售票處就會開著。而對於那些買來回票的人,可以買含購買日當天共一百二十天內的回程票;當然坐單程票的人要提前一百二十天先來買票也可以。
どうとんぼり神座 関西国際空港
懶得上六甲山看夜景的結果,就是到關西機場的時候餐廳還沒關,
忍不住點一碗季節限定的拉麵,摻一些好像是這間店特色的韭菜—真油也真香。
隔天出境的人潮排出安檢區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