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5/today-life6.htm

  衛生署已決定二年後全面停止招收醫學系公費生,然而,此舉引發質疑,認為在高學費政策下,可能影響家境清寒學生的就讀權益,尤其是私校醫學系每學期學費高達七萬多元,若全靠助學貸款,還沒畢業就要負債百萬。

  整體而言,自費生、公費生的比率約為十比一。這些公費生不用繳學費,每年還有宿舍、保險、書籍的補助,但畢業後必須分發至署立醫院、退輔會系統接受訓練,並下鄉服務六年,或是依衛生署規畫選擇特殊科別。目前衛生署已決定逐年減招四十名公費生,至九十八年停招。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分析,政府歷年來培養六千多名公費生,絕大多數在服務期滿後就離開,續留者只有一%,近年來,隨著台灣醫療的進步,偏遠地區醫療已可由署立醫院、鄰近較大的醫院支援,並增加山地離島的養成公費生的名額,整體評估對醫師人力的衝擊有限。中山醫學大學醫學人文及社會學院院長戴正德指出,近年來,台灣整體經濟水平提高,加上助學貸款普及,公費制度的存廢確實可以討論。

  儘管如此,部分衛生署官員、醫學院師生憂心地說,台灣高學費政策導向,將影響家境清寒學生的就讀權益,況且,私校醫學系每學期學費就要七萬多元,即使辦助學貸款,一畢業就得負債百萬,這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很有可能未來當醫生會較採取營利取向。

  →基本上,我室友就是那種每學期要騎車橫跨整個台中市去辦就學貸款以繳七萬多台幣學雜費的人。若加上租屋、生活開銷以及貴得要死又重得可以當兇器的原文書籍費,每學期花費怎麼不衝破十萬?七年下來,其實不是百萬,是近兩倍的數字。一個普通收入卻要養四個孩子長大的家庭,最好可以輕鬆負擔啦!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若要廢除公費生制度,應落實低利率的助學貸款、清寒獎學金等配套措施,也希望有錢人省下一些飲酒應酬、砸錢辦尾牙的經費,廣設獎助學金,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王新瑋(醫學系公費生):讀了幾年下來,發現公費生很不錯,不僅免學費,每半年還有補助,家庭經濟負擔減輕不少。只是聽學長、學姊說,以後選科時,可能會有限制,這是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
  蔡志奇(醫學系公費生):我贊成廢除公費制度,我升大學填志願時,是照分數填,但是進來之後有一點後悔,擔心以後發展受到限制。曾經聽其他公費生表示,他們甚至還有重考的想法。

  →親愛的蔡同學,你能讀台大公費表示至少你的分數一定有自費科系讀,早知如此,選填志願時就應該調查清楚,而不是依照你前一年考生的選擇填啊!自己的前途交由他人決定還怪誰啊!你們有這種想法的公費生不但是辜負政策美意,我還嫌你們侵占真正需要這筆錢的人的名額呢!你有錢進重考班、讀自費(或是如下文提到的賠錢換證書),那根本沒錢沒機會摸證書邊的人怎麼辦?又不是說廢除公費、就增加到自費生名額去了!政府根本動刀砍名額原因就是沒錢嘛(自費生,政府也是要付出一點兒錢成本培養的)!大老們又覺得醫師夠多、怕已被健保弄得發不起來的大餅又有新人搶嘛!

  對於衛生署決定將停止招生醫學系公費生,多位曾是公費生的衛生署官員、醫師均表示可惜,強調公費生在台灣早期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確有時代意義,而且公費制度有助培養多元醫學人才。公費生制度曾為國家培育出不少人才,例如國際合作處處長張武修。張武修表示,公費生下鄉服務,確有時代意義,若城鄉醫療資源差距過大,健保在台灣根本不可能成功。他也認為,若全部採取自費,會淘汰一些有潛力、但經濟情況較不好的學生。另外,也有一些公費生選擇留在偏遠地區服務,例如原本老家住在彰化的楊樂濱,畢業後前往高雄長庚醫院受訓,升到主治醫師後,前往屏東縣春日鄉開診所,八年來與家人分隔兩地。他表示,當地的老人、小孩多,很高興能幫這些較弱勢的居民服務,但最大的遺憾就是「和家人相處時間少,錯過小孩子的成長」。

  然而,歷年來公費生衍生的爭議也不少,除了經常有公費生質疑分發不公,還有不少公費生在畢業後不願下鄉,要求賠錢換證書。前年十月,公費生分發制度出現變革,多數公費生不滿要前往署立醫院(幾乎都是乙級區域教學醫院、非教學地區醫院)接受訓練,還限制少數科別,引發強烈反彈,穿白袍前往立法院抗議,找立委召開記者會,批評「公費生不是衛生署的禁臠」。

  →不可否認公費生必須下鄉服務,可能會失去最重要的醫院學習機會,但政府不是慈善機構!政府拿全國人民的血汗錢(也許來自誠實老百姓壯年的營業稅所得稅身後的遺產稅增值稅)撥出這一部份再讓你們就讀醫學系(想想,這筆錢可能是擠掉了一些造橋鋪路或是老人殘障人士低收入戶兒童婦女族群本就微薄的津貼),你們又是身強體健(讀醫學系都經過體檢,個個健康到找個紅綠色盲出來都少見)又擁有基本醫學素養,正值工作能力最強的黃金時代,若沒有得到回收,哪天政府垮台不是更悲慘!再說,雖非文科出身,怎麼連禁臠這詞都用得出來?禁臠至少付出肉體/精神/時間/心思,你們除了抗議,付出了什麼?

  衛生署停招公費生後,將增加山地離島的養成公費生名額。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山地離島科科長羅文敏指出,針對三十個山地鄉、十八個離島鄉招考的養成公費生,歷年來有超過七成返鄉持續服務,而且已有十位得到醫療奉獻獎。衛生署每年舉辦特考,針對山地、離島的缺額,培育醫師、護理人員、復建師等,對象是原住民、戶籍在金馬的高中畢業生。上述人員畢業後,必須接受分發指派,三年受訓,七年返鄉服務。

  →那如我室友這般血統應該是漢族或越族再加台灣平埔住民血統、又在台中做店舖生意的勤儉小民子女就不用照料了呵!

  目前與衛生署合作養成公費生培育的學校,包括北醫、高醫、慈濟、元培等,每年差不多錄取十多位醫護人員。但衛生署強調,養成公費生絕非考取醫學系的特權管道,以九十五年為例,錄取率還不到一成。

  →意思就是買不到一顆砲彈的錢也要省下來放煙火卻不照料即使經濟條件不算好但依舊苦讀堅持懸壺濟世的好醫師是吧(在現行條件下,一個醫師真正的培養期──住院醫師都在次級醫院度過了,又限定冷門科別;這種情況下還能賺錢嗎?還能說是為了賺錢而考醫學系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聊子 的頭像
    聊子

    聊療書

    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