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開始在花蓮工作。這是一個人口與我家鄉差不多、但因為是東部最大城市而充滿遊客的地方;這裡有些日常消費可和台北比肩,但又有超便宜的地方;這裡的台鐵除了國台客英語外,還會報原住民語(原諒我聽不出是哪一種語言);我工作的地方抬頭可見沙婆礑山,而天氣好的時候也可見到海水正藍......花蓮,我正漸漸習慣生活在這裡。
一樣,有很多照片丟失了,這次是因為參加太魯閣峽谷音樂節就先把一些照片丟上來──目前除了太魯閣,都是吃吃喝喝啦!
#柳橙樹早午餐
先從今天的早餐寫起好了!這間的切達起司豬肉堡餐(190元)是我的最愛,只要周末不用值班的悠閒時光,我就會來報到。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從2002年起,一群有心的音樂家以太魯閣這自然創作為背景,開始在這裡鼓弦而歌;今年我是第一次參加,坐火車到新城車站後跳上主辦單位的接駁車即可,十分便利,也可以減少私家車造成的汙染。
今年原本是要在9/20和9/27舉行,但因上周鳳凰颱風來襲,清水斷崖處風浪太大而將此場延到9/28, 也就是明天。今天則是早上下午各有一場在長春祠舉行,早上是梆笛、古箏、笙、二胡、簫與大提琴的獨吟與對話,下午則是弦樂四重奏和女高音的組合;演奏者都是一時之選。
首先坐火車到新城車站。車站正在整修,動線有點麻煩。
沒想到,接駁車上還配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解說志工,得知車上有半數人第一次來到太魯閣後,簡單介紹了一下路上經過的亞泥、綠色隧道、台灣欒樹、砂卡礑步道等。
上午場是國樂,非常適合在山水間演奏;雖然因為室外演奏風沙要大是人力無法控制的,但仍然很有意境。
貼心提醒:要聽室外音樂會除了要做好個人的物理和化學防曬,陽傘(遮陽)和墨鏡(擋風沙)是必不可少的!除非你夠早來,能佔到長春書房的用餐座位區。
中午其實有接駁車回新城,但我想間隔就三小時,早上也吃了豐盛的早午餐,乾脆就留在會場等下午場吧!所以我從河谷區走回用餐區,展開周一讀書會要報的書來看;不過因為同桌都是用餐的人,儘管早上吃飽喝足(柳橙樹的柳橙汁用寬馬克杯裝,好讓人滿足啊) ,還是忍不住買了個肉粽(35元)來解解饞。
嗯,就是個在風景區來說C/P值還可以的(儘管瘦肉太油)的北部粽。
#花蓮香扁食
下午的音樂會結束後,輾轉回到花蓮;其實肚子還不太餓,但天色看來快要下雨,讓人想趕緊找個地方填飽肚子回家閉門不出。
所以我才會找上其實就在宿舍附近、常常大排長龍、但因為價格偏高而一直沒有嘗試的花蓮香扁食。
小菜自取,25元。
點餐時看到別人的乾麵頗為誘人,而且用得是細麵條,想必口感不差,所以我選擇了鮮蝦扁食麵(85元)。食物上桌後,發現一碗麵裡有四顆那麼飽滿的鮮蝦扁食,覺得價格雖貴但也頗值,可惜湯一入口發現根本毫無湯頭可言,我摻了些調味醬才能吃下湯麵部分。
也許下次我會直接點扁食湯或抄手。
(不過這間服務不錯,一間翻桌率高的小吃店,員工還能隨時留意晃來晃去的客人如我,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找餐具、取調味料等,值得稱讚!)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今天的會場在坂上漁場;清水斷崖就是背景,而漁船就是舞台。
在這裡聽音樂,只要記得穿不怕髒的衣服來就好,因為赤腳坐在沙灘上,把腳趾埋進沙裡,是最棒的體驗,不需要防水布或板凳來阻隔。
#驚奇咖啡
音樂會完餓極,充滿想吃肉的慾望,我就想起了這間室友介紹的驚奇咖啡,菜單中有一道春雞是我上次想品嘗但考慮到形象而沒點的,正適合現在想一個人大口吃肉的我。
驚奇咖啡內裝沒有統一的風格,以每個角落都會給人不同的驚奇驕傲。這樣的體驗從還沒進門就開始了,例如門把手裝在左側,其實這扇門是要在右側施力才推得開......
上次我與室友坐在鋼琴旁,座椅就是鋼琴椅。
一旁的多人座位的天花板漆著銀河圖樣。
上次點的鴨胸歐姆蛋餐,半熟的歐姆蛋內包有融化的起司,口感還不錯;差只差在鴨胸不夠鮮美。
今晚原想點的春雞和第二選擇的維也納豬排竟然都沒有了,只好點排餐中僅剩的紐西蘭沙朗。
配菜中的薯條超好吃,是這道不錯的主菜中最完美的一部份。
在等待餐點上桌的時候,我把店裡好好逛了一遍;例如這貼了讓人懷疑是色情場所或女更衣室的標語的地方,其實是驚奇咖啡的廚房= =
而當我想上廁所拉開了此門──
門後卻是這樣一堵牆= =
我還認真地去推了一下牆,看是否是第二道門;坐在附近桌的客人大概司空見慣了,熱心地指示我真正的廁所要繼續往後走。
這裡還供應比利時啤酒。沒有酒單,因為品項不定期更換,要走到冰箱前自行挑選。我去挑選時,店員過來詢問是否需要介紹,而後聽到我說我不常喝啤酒,就推薦了這款櫻桃黑啤給我。
Kasteel的專屬酒杯很有趣,留住了櫻桃香氣。不過實際品嘗後,發現這款酒的口味對我來說就像果汁一樣,根本沒有我想要拿來佐餐的啤酒苦味;好喝是好喝,但我想下次我可以嘗試稍稍重口味的。
#七星潭
在東部和西部生活的不同,讓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有次提早一點結束參訪,我和同學從八里搭渡輪到淡水老街,爬上小白宮,欣賞夕陽;最近早下班時看向窗外,才突然發現雖然天色會漸漸變暗,這裡卻看不見美麗的落日。
在東部要看到類似的景色,只好假日做個晨型人,爬起來看日出了。
我查詢到的日出時間是5:46,不過最近花蓮天氣都不太好,雲層讓夜晚的天空也灰灰的,當我近五點時被鬧鐘叫醒,看到窗外的天色,覺得看到日出的機會不大,想乾脆睡回籠覺算了;不過天色在5:20左右呈現魚肚白,我沒時間再賴床,趕緊驅車前往七星潭,看不看得到日出到時再說。
天色漸漸亮了,但太陽卻被雲層遮住,沒有橘紅色的太陽映在海面的美景可看,雖然後來高升的太陽曾經突破雲層小露一下臉。
抓不到太陽從海平面升起的瞬間,至少抓到了從雲層間升起的瞬間。
不過這兩天花蓮風很大,在七星潭時看到浪也很大,據說與正從太平洋經過的「巴逢颱風」有關。
幸好讓我看到的大浪美景,而台灣又不會受到損害,謝天謝地。
從七星潭要走到台九線,首先是沿著路繼續往北走,有三個機會可以左轉再右轉上台九線;google大神告訴我第三個路口路程最短,但我建議在第一個路口就要左轉,這樣剛好可以看夠沿海的美景,又不會誤入公墓。
離開七星潭後往蘇花前進,其中有一個叉路,標誌寫著直行往新城老街,左前彎的道路則往太魯閣(也就是往蘇花的方向)。
雖然我早就準備好了乾糧,但想著去新城老街順遊也不錯,就騎了進去。
新城老街沒有一般印象中的巴洛克式建築與許多強調古早味美食的店家,就是簡簡單單幾條街,像普通的台灣小村中心的模樣。我在其中一間早餐店前停下,聽著店家與熟客用原住民語交談,點了看起來和其他地方的米粉不同的炒米粉,以及一碗貢丸湯。
炒米粉的口感很特別,有些濕潤,可以嘗試看看。
貢丸湯,25元。
#蘇花公路
往太魯閣方向前進;路過上禮拜太魯閣音樂節清水斷崖場時接駁車走過的太魯閣大橋。
路過坂上魚場,拍下遠方的清水斷崖。
出了匯德隧道後,突然覺得好冷!時序進入十月,這裡山林覆蓋又無太陽直射,我還剛從夏涼冬暖的隧道出來,難怪只著短袖的我突然覺得溫度下降了。
路上有間客來堡休息站,粗粗一瞥,有悟饕池上便當,花蓮縣農會展售部,以及7-11。
路過秀林鄉和平村,這是一個有火車站和工業區的、商店算多的小村,順手拍下他們的教會建築。
過了和平,走過大濁水橋(宜蘭花蓮的縣界是大濁水溪),就是蘇花公路的宜蘭段了。
#花蓮機場
主要因為班次正好,次要因為國慶假期火車票超難訂,所以我是搭飛機飛台中,回程再搭火車晃上五個小時回花蓮。
花蓮機場內裝不錯,看得出來當初花了不少錢,可惜使用量不大,就只是個小小的國內機場。有了太魯閣和普悠瑪號後,只剩往返台中和高雄有省到時間。
順帶一提,如果有來花蓮搭機,一定要做靠窗位;如果是左側的位子起飛後可以看到七星潭,右側的位子可以看到花蓮港,風景絕美。因為花蓮和台中機場都是軍民共用機場,所以起飛降落的風景都不能拍,只能讓乘客自己體會了。
#北埔火車站
我是騎車去花蓮機場搭飛機的,但因為回程飛機時間太早,我選擇搭火車,所以只好再找時間從花蓮搭火車到北埔火車站,然後走到機場去牽機車。
北埔車站本身沒啥特別的,但走出站後會聞到一陣清香,原來是站前有人種了一片野薑花,可惜我到達時約17:45分,此時太陽已經落下,無法拍出好照片。
#經典食坊
我在查找往花蓮機場的路線時,發現google maps上有標示「經典食坊」,一搜之下還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雪花冰店和簡餐餐廳,當下決定在此歇腳後再繼續走去機場。
北埔路上有不少小吃店,價格比花蓮市內稍稍便宜,讓人想每間都嘗試看看;這間的招牌不太顯眼。
我點了紹興香醉雞餐(250元),主菜配菜都蠻可口的。
餐後還有一份水果和飲料,令人驚喜。
#福聖宮廟口夜市
從經典食坊往機場的路上,路過當地信仰中心,仔細一看,似乎有小攤子?
果然有小小的廟口夜市,看來頗受當地人歡迎。價格一樣比靠近花蓮市區的夜市低。
#花蓮機場
我走到花蓮機場時,正好遇上兩班飛機起飛,等我牽完機車回到地面,發現機場航廈關閉了......
在機場地下一樓的停車場看到充電區。
#郭榮市手工火腿
在花蓮實習了一年的室友X當我說起伴手禮時推薦這間的火腿起司蛋糕,還說這間有經營早午餐,所以在值完一個很耗損的班後,我決定來這裡犒賞自己。
一進門,就會被櫃裡的起司蛋糕和各種火腿產品吸引。
榮市食堂的菜單是木製的,很有質感;原本看上一個湯麵的套餐,但服務員說現點現做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所以我改點佛卡夏餐;隨餐附的飲料則選了鮮奶茶,沒問過我就在餐前送來了。
我喜歡沙拉裡的紫地瓜泥球,以及清爽不膩的美式炒蛋;這份套餐最棒的就是佛卡夏,綿軟的麵包又帶著一點嚼勁和穀物香。可惜本套餐最重點的火腿,以我這個台中哈姆的世代信徒來看,味道有點油膩。
#中山市場及農會超市
郭榮市的附近街巷旁就有不少店家,看起來似乎是傳統市場的味道,我沿路散步過去,最後走到中山市場的盡頭才拐回。一路上有些水果攤、生活用品店,肉攤包子飲料香舖也有,要採買生活用品絕對足夠,只是不像大學時期附近的小市場,有多熟食攤可以邊走邊逛邊吃,還有更多的買衣選擇,讓人每次放假都想往市場跑。
前幾天才去過全聯,農會超市比起全聯有更多的熟食和生鮮食材,還有各地農會產品的獨家販售,不過一般超市都有的商品倒是賣得貴了。
#中山路
在市場和超市之間不小心逛太久,結完帳已經接近12點,來不及去看門診了,所以乾脆騎車到站前晃了一圈,拍下這張其實早就想拍的、充滿宇宙美景的台電服務處。
花蓮港基督長老教會則是花蓮難得的西式建築。
到此折返往後站方向前進:
花蓮的自由廣場,是一個美麗的小空間,偶爾會有民間社團在此舉辦活動做社區推廣;因為取名自由廣場比較不常見,一搜之下才知道這裡以前是監獄,所以監獄遺址改成的公共空間取名自由廣場,改正過去處理不當之處。
原本想騎去東華大學,搜尋google maps才發現東華的校園遠在壽豐鄉,而非我錯認的砂婆礑山下;砂婆礑山下的是花蓮縣體育場,以及一年可能沒幾場中職比賽、卻因為出了不少名將而獨特的花蓮縣棒球場。
#一鼎紅麻辣鍋
回宿舍休息,與遠在紐西蘭的朋友聊天,而後因室友約吃飯而中斷。
這家店的客源以學生為主,但環境還是蠻不錯的;看完菜單後,馬上決定點道小菜──口水雞(60元)。
而後點了麻辣鴨血飯(30元)當主食。
因口水雞太下飯了,又加點了一碗鴨血飯,然後因為吃撐了,現仍有些苦惱。
#華廈美而美
之前室友L分享了就在附近的佐倉步道,聽說很好爬,讓我暗暗許下如果周日放晴就要去拜訪的心願。
周日早上是晴天,雖然山頂有點戴帽,補完昨天的order後就騎車前往佐倉步道;突然胃一收縮,習慣不吃早餐的我只好拐進很久不進的連鎖早餐店。
研究了一下這間的菜單,我點了鮮蝦蛋餅和熱鮮奶(問了員工什麼是熱鮮奶,說是將熱紅茶沖入玻璃瓶裝的牛奶,這樣才標價20, 當然要點XD)
很讓我驚奇的是,這樣一間普通的連鎖早餐店,店內竟然每桌都擺了蘭花,而且是蠻有趣的品種。
等待餐點的時間翻翻報紙,看到台維斯杯降級的壞消息,更壞的是2003年升級的消息對我來說恍如昨日。
鮮蝦蛋餅(35元)的用料比我預期中好些,但我覺得蛋餅本身表現得比料還好更多,如果下次有來這家就嘗試原味蛋餅吧!
不過結帳時老闆跟我收70, 一問之下才知道我的紅茶鮮奶是35元;其實這價格算合理,不過我一開始就是問熱鮮奶、我也以為是20元才點的,結果店家道歉說是他們的員工講錯了,讓我心情很不愉快。
#佐倉步道
這條步道的命名,是因為這裡以前是撒奇萊雅族的聚居地之一,稱為撒固兒部落(Sakur),日治時期將Sakur改為音近的佐倉(日文發音Sakura)。目前稱為佐倉步道的,是以前台灣水泥公司採礦的產業道路,附近還有一條撒固兒步道,是前往撒固兒瀑布的。
佐倉步道的入口有標示全長(3950m)和海拔差(400+m),我換算了一夏如果是大樓高度大約等於爬了幾階樓梯,開始深深懷疑步道很好爬的這項情報。
至於左邊的拱門們,則是以前台泥的卸貨區,據解說牌說它已經融入自然,成為清晨賞鳥黃昏賞蝠的好地方。
果然,四體不勤的我走沒幾步就氣喘吁吁,更慘的是,因為坡度大,我的新運動鞋更磨腳了(上一雙運動鞋在法蘭克福被我淘汰了──啊,所以我已經四個月沒認真運動了)......撐過第一個可以看見美景的地方後不久,算算我也進行有氧運動超過30分鐘,決定以後再來挑戰,安步當車慢慢下山。
上面那張照片左手邊比較淺藍的那彎海,就是七星潭。
#理想大地
其實我的下一個預定行程,是東華大學;我上次造訪東華大學遠在2006年,跟大學社團出來的,那時只在東湖附近走了一趟,所以一直很想參觀傳說中被森林包圍的華湖,不過因為腳磨破了,東華大學又規定外校機車不能進入,看看地圖上那對我當下的腳已經很遠的東湖,還有更遠更遠的華湖和小華湖,決定以後有緣再來。
──我磨蹭回去牽機車,殺到不遠的理想大地買蜂巢糕。
就是那麼剛好,昨天吃到一種米果想上網訂購,結果剛好看到合購網站力推的蜂巢糕,一查之下才知道這是理想大地渡假村的迎賓點心,因為堅持使用西班牙烘焙方式製作,蛋糕裡會有很多氣泡,從底部切開宛如蜂巢而得名;既然是合購名物,理想大地離東華大學又不遠,就決定如果周日這天天氣不錯會出門就去買吧!
蜂巢糕還沒開吃所以沒感想,但進入理想大地後因為渡假村太大,我必須研究地圖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要怎麼到商店去買蛋糕,讓我蠻感動的是我在某處停下來像是在找路時,就會有穿著白制服的理想大地的工作然原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前後遇到三撥(包含警衛和遊園車司機等不同職務的人),態度都一樣親切禮貌,讓人開心~
此時適逢渡假村的法國藝術美食節,如果不是還沒到餐廳開放時段,價位又比我單獨一人吃飯時會抓的預算高,我會很樂意留下,多享受一點這裡的氣氛。
(隔夜的蜂巢糕食後感:怎麼可以那麼好吃!一個人一次解決不是不可能。)
#台11丙線
原本是走台九線往南,為了到東華大學和理想大地就往東走,所以後來走了一段台11丙線,最後這條路又會回台九線。
路遇真耶穌教會的教堂;與走蘇花時在和平看到的真耶穌教會教堂似有共通之處。
突然聞到稻香蒸騰,忍不住停下來;雖然稻子才剛結穗,就引出了這樣讓人懷念的味道。
而後看到少見的地神祠,因格局讓人想到日本的寺廟,一查之下才知道這裡是豐田村,是昔日花蓮最大的日本移民村,所以將日本的地神信仰帶過來;雖然原本是日本信仰,但你看寫著地神祠的那三盞燈籠,不是讓人聯想到客家花布嗎?
#如意亭
其實我行程最初只有定到理想大地(然後就是回花蓮自強夜市買紅酒鮮奶配我的紅酒乳酪蛋糕吃掉),是因為出度假村後看到往光復的路牌,想著時間還早,就騎去很多遊記都有提到的光復糖廠吧!
──從未研究花蓮市以南各鄉鎮之間的相對位置和絕對距離的我,此時真是太天真了。
總之,一路往南,從花蓮過吉安鄉(我今天出遊前只知道花蓮市以南是吉安鄉,更往南就一片渾沌了),然後是東華和理想大地的壽豐鄉(豐田村在壽豐鄉中心以南,但行政畫分上也屬於壽豐鄉),然後就是鳳林鎮了。因為尿急我在進入鳳林鎮之前的泉源加油站暫停,這裡的廁所有待加強,但服務人員態度很好,加完油後我們聊了幾句,而後她順口推薦我這時間剛好可以在鳳林吃,所以儘管吃了早餐後我還不餓(儘管已經快下午一點了),我還是開了手機在地服務開始覓食,然後挑了就在鳳林鎮中心且頗受好評的家常餐廳「如意亭」。
如意亭的外觀,嗯,其實會讓我聯想到便利商店。
餐點選項有點像是熱炒店和北方麵館的綜合體;我點了大滷麵(70元)和小小碗的虱目魚湯(50元),味道OK.
#滿妹豬腳
過了馬太鞍溪後沒多久,就看見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的招牌 ;去過羅東的林業文化園區後對這類地點開始有興趣,就決定跟著牌子走,期間路過很顯眼的「滿妹豬腳」,想到Y學長將這裡的豬腳推崇成全台灣最好吃的豬腳,而花蓮一間很棒的私廚也以它家的豬腳加工後成為須事先預約的主餐,覺得還是順路買帶一份好了XD
滿妹豬腳的停車空間很大,旁邊還設一小角魚池。後來我還發現屋簷下設有腳踏車停車區和淋浴間,是一個自行車友善的驛站!
即使已經一兩點,用餐區還是很熱鬧,因我預計要與兩位室友分享美食,跟店員說三人要吃,店員說那買小份就夠了。小份豬腳350元。
不過,我還是沒有吃到豬腳,因為想起Y學長下個月就要回大林而他正好今天值班,所以回到花蓮市後就聯絡學長把豬腳轉送出去、感謝這幾個月的照顧了。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跟著牌子往山邊走,不知不覺已經跨過鳳林地界,進入萬榮鄉。鳳林鎮屬於客家文化,不過我在高雄時沒少跑美濃,所以對這裡的景點興趣不大;但看到萬榮鄉公所後,立即發現這裡是原住民的圈子。
萬榮鄉公所帶了很多原住民元素,不過我覺得以萬榮鄉的規模,見這樣的建築是誇大了點兒;好像有人說,當政府機關建得越大,表示它的功能越小?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有人守大門,有人指引方向,可惜我沒辦法立即從園區地圖了解到底哪裡有值得參觀的地方,而我的腳又不太適合走路了,所以只是在機車還能到的地方拍兩張。
目前所見沒有比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特別的地方。
林業園區裡的小學似乎還有在運作算不算特色?
#光復糖廠
總算到了光復糖廠;這裡將保留的日式建築群改為商店間和住宿區,看起來頗適合帶家人來慢遊。
寫著「花蓮糖廠」的煙囪下有個廠房,目前改為花糖文化館,介紹這裡的興衰演變。
館裡介紹了當初收甘蔗的範圍、如何運輸原料和製作成砂糖,以及花蓮糖廠的草創、興盛、直到2002年加入WTO後受到衝擊決定關廠,改做為觀光園區。
參觀完文化館,走過商店街,光復糖廠不像其他糖廠只賣冰棒,還多了很多冰淇淋口味選項,我決定點芥末冰淇淋(50元)試試。
味道果然有芥末的嗆鼻,但又有冰淇淋的奶甜味,不會嗆到流鼻涕流眼睛,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口味。
取了冰淇淋之後坐下,不知是否剛好下雨或有遊覽車下來的團客,隊伍瞬間排個老長。
#台九線
因為下雨,我順勢將本來興趣就不高的北回歸線地標和玉里羊羹劃掉,打道回府。回程拍了幾張來時就想拍(只是剛好不適合停下)的教堂。
#吉安慶修院
來時想起怎麼沒看見往慶修院方向的牌子,原來慶修院不在大馬路上,不知不覺就騎過頭了,回程我才導航過去。
慶修院舊名「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建於1917年,因為當時這附近是吉野移民村,慶修院就是當地信仰中心之一,同時具備醫療/課堂/喪葬功能。現在慶修院被列為三級古蹟,也是花蓮縣唯一地上建物被列入國家級古蹟的。
因為進入要門票(30元,可抵園區消費),此時已經16:40(開放時間為8:30-17:00,週一休息),且目前園區正在進行擴大工程(圍牆往外拓、準備建新館,預計2015-3-15完工),我決定以後再來仔細走訪。
#知卡宣森林公園
這周感冒了,難得的周末假日大半時間花在休養上,趁著頭不痛的這一點時間,騎車閒逛;騎台九線時經過一個用城堡風圍牆圍起的大片園地,大門寫著「知卡宣森林公園」,就走進去瞧一瞧。
走進去後看到這樣現代版的甕牆。
有一區有著迷宮花園,遠處還有大型昆蟲,吸引裡我這會去南特機械島的人。
這片土地曾是日軍的空軍基地,荒廢多年後,民國七十四年花蓮縣政府將苗圃遷來此,多年經營後這裡漸漸成為美地。
知卡宣一詞則來自阿美族語,意思是「薪材之地」;這裡在成為日本空軍基地的更早之前,就是阿美族人取薪材的地方。
知卡宣森林公園裡的遊人,多是附近的家庭帶小孩來遊玩,也有帶老人團來走悠閒行程的。
路燈也是植物形狀。
突然發現一大片花海正開放;遊人似乎都被花朵吸引,持續往這裡靠攏。
在這裡折騰很久,我今天真的好想買自拍神器。
這個有城堡的塔樓,連護城河和吊橋都不缺的,是森林公園裡最搶眼的公廁;其實我就是看到這個城堡,才決定一定要進來走走。
鮮花也被帶到城堡公廁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