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主機板也摔壞的消息,之前來不及上傳的照片是救不回了,很難過。
這次去水湳洞,是意外之喜;本來是想去參加基隆的中元祭的。中元的基隆有一連串傳統活動,高潮則是中元節當晚的放水燈,水燈帶走災厄,留下美景,是我很期待的場面。但此時的基隆,要找到交通方便價格便宜又有品質的住宿談何容易,我才研究了背包客棧的低價位住宿,找到這家位於瑞芳的山城背包客棧,打算隔天順道玩金瓜石。
從花蓮往基隆的火車票在這樣的節慶就不好買了,只好先搭火車往羅東,再從羅東坐客運到基隆;下車的地方就是遊行開始的地方,熱熱鬧鬧,可惜主辦單位規畫還不算好,要走去看煙火,或是想搭車去看放水燈,都找不到明確指示。所以煙火看了一陣,決定直接去瑞芳;原本有直達的公車的,但因為中元祭繞道行駛,只好走回基隆火車站搭火車到瑞芳,而此時瑞芳已經沒有公車,就搭了計程車到山城客棧;正好看到計程車的包車旅遊公定價,其中包含台灣36秘境中的南雅奇岩,決定隔天乾脆包車出行,更出名、景點更集中的金瓜石就留給下次吧!
近年來很多人都在推「水金九」,除了早有盛名的九份(煤礦)、金瓜石(金礦),再加上附近一樣是以礦業為聚落的美麗小城水湳洞(銅礦),此三處正好以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為中點,互相串連。我所住的山城背包客棧是一座老房子改建的,樓下是有名的「甜蜜屋」,背山面海,二樓的公共空間有面書牆,而我能獨佔一室寧靜與藝文,真是幸運。
隔天在客棧棧長的建議下在水湳洞附近走走:
這間希臘風的是新開的villa, 還附設了一間高級西餐廳,可惜與當地毫無關聯,不是我喜歡的路線。
這裡是山城美館,原本是小鎮的中山堂,經過整修裝潢後,2011年秋天成為了這座台灣類博物館發展協會經營的美術館,提供工藝與藝術創作者展示與公平交易的平台。
過了山城美館後繼續往前走,走到路的盡頭走下樓梯,走到台二線後向左轉,第二個停車場處就有這樣一窩冷泉,簡單一堵牆避免海浪將淡水混成鹹水;這裡是山城客棧棧長告訴我的當地人私房景點,是洗腳手的地方。
到冷泉處打卡後跨過台二線爬樓梯上山,不論樓梯會帶你經過人家前院或菜園,只要還有樓梯就繼續往上爬,終有一天會爬到濂洞國小。
瑞芳區濂洞里,是水湳洞這個小城現在的行政區劃分,這裡曾經因銅礦而興起,現在也是一個人口外移的地方;這裡的國小一個年級只能勉強開一班,但老師們都很用心,除了校門口的生態池,樓梯上的英文字卡也兼具美觀和教學功能,最棒的,則是這個連接後棟二樓和前棟一樓的溜滑梯了~
從水湳洞遊客中心(曾經是台電的員工餐廳)望過去,可一眼看盡水湳洞選煉廠和廢煙道,其中水湳洞選煉廠層層疊疊,又稱十三層遺址,被人比之瑪雅金字塔。
走進山城美館內部。外觀看來有兩層樓,但整理成一層挑高的大空間,很適合各類展演;我造訪時是公平交易特展,展覽著各樣手工產品,並告訴我背後的製造及運銷的故事。
這裡提供早餐,是很有嚼勁但烤得香酥的兩個精巧小饅頭剖半抹上手工香椿醬,再搭上一碗純樸口味的豆漿,100元。
在等計程車司機時,閒晃到派出所附近,發現這個「不一鼓」──這是將海上的浮球當成鼓的底座,以布做成鼓面,再畫上海洋之眼而成的。浮球的英文是buoy, 所以取名為不一鼓。
為什麼會拿浮球來創作鼓?這是在2008年的夏天,一個浮球漂流來此與陶藝家許居福相遇,浮球被撿拾上岸剖半繃上胚布成為不一鼓;它是從海上漂流到水湳洞的禮物,社區因此而改變,從聚集習鼓到用鼓來說在地的故事(因過去的礦山聲音無所不在),期待在社區參與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在地發展的可能,這些浮球從世界各角落隨著海洋漂流而來,在水湳洞重獲新生,期待有意天能帶著他們重返海洋各彼端......
然後我等到了昨晚約好的計程車司機,首先他先開車帶我到九份山頭,往下望向水湳洞漁港,以及陰陽海。
望遠後下山開始遊玩,首先可以看到水金九地區的私立名校時雨中學,此校址最早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的金瓜石小學校。
而後可以看到黃金瀑布。關於瀑布的形成,有興趣的請直接欣賞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的介紹文:
瀑布的形成,因金瓜石山區充沛的雨水,經土壤與礦區岩石的裂隙滲入後,使得礦石內的硫化鐵礦物暴露於空氣或水中,使硫化鐵礦物分解並造成含高鐵及硫酸根濃度之酸性礦山排水,充沛的水源匯集流出後,因地勢落差而往下沖刷,並且因為水中富含的重金屬離子及強酸性(pH=2.6),使植物不易生長,乃形成瀑布與裸露的溪床。排出的水進一步與具有氧化能力之空氣或河水接觸時,高濃度之二價鐵氧化形成三價鐵,但由於三價鐵之相對溶解度較低,所以快速地產生黃褐色之(氫)氧化鐵沉澱。在酸性排水中生存的鐵氧化菌也可加速二價鐵之氧化。
關於南雅奇岩,也讓我偷個懶,直接欣賞新北市觀光旅遊網的文字吧:
南雅,是古時平埔族「三貂四社」中的一個聚落,舊稱「南仔吝」,據說是湳仔轉名而來,湳仔的意思為淋水之急,表示此地雨水多,每年九月到翌年三月受東北季風的影響,大多瀰漫在煙雨濛濛之中。此段海岸山勢陡峭,依山傍海,以海崖及海蝕風化岩最為發達,南雅這一帶的岩層為大埔層砂岩,其海岸岩塊的垂直節理甚多,順著節理受風化侵蝕作用而成針狀或柱狀的「岩峰」。受到東北季風多風多雨的影響,砂岩中的節理易受雨水侵蝕及風化作用,造成岩石內含鐵的礦物,氧化形成氧化鐵的帶狀花紋。隨著岩層的節理或軟硬不同而有不同的侵蝕的速率,通常是節理面及岩層鬆軟的部份易受侵蝕而崩壞掉落,漸漸的在岩石身上產生凹凸不平的表面,加上風化作用的影響,使得岩石的色彩有深淺不同的改變,而形成外型奇特的岩石,故有人將之稱為「霜淇淋岩」。
回程再度經過陰陽海;其實這裡已經比十幾年前家人自駕來旅行時色差還要不明顯了;雖然不再那麼觀光奇景,但似乎表示上游水土保持做得不錯,海洋汙染漸漸改善了,也算好事。
從山腳下欣賞十三層遺址。
到達瑞芳火車站前,離我中午要搭的回花蓮的火車還有些許時間,計程車司機推薦了這間龍鳳腿,與隔壁的有名的阿霞龍鳳腿一樣大排長龍。我原本以為不就是魚漿雜料用網紗包起來炸,和台南蝦捲差不了多少,但一入口後被它的美味征服,果然排隊名店的威力不容小覷,都有獨到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