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2016年3月6日
這次來到金瓜石旅遊,目標是上次在黃金博物館時,沒有順路繼續走下去的勸濟堂。
從寬宿出發,今天天氣真好!山的陡峭把焦點引到那一小角藍海,在延伸線上的是巴士在蜿蜒山路交錯,山城的日常風景不知為何就是讓人願意把時光花在它們身上。
路上看到一株櫻花正在滿開,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為曾經想去日本看櫻花查了一下櫻前線,發現三月底時間已滿,無法成行,結果我卻在因美食來金瓜石停留一晚時,順道欣賞到櫻花最美的時候。
山城飄起了煙,聚落雖然寧靜卻有生機。
路過黃金博物館,看到鍊金樓有新的展覽,可惜黃金博物館的展館大多9:30才開放,今天因為天氣太好早早將早餐吃完出門走走的我,不得其門而入,只好繼續往上行走,在走完台車步道、鄰近黃金館前,看到更多櫻花樹。
有時會很遺憾,沒有精進攝影技巧,尤其當我明明看到一片繁盛的櫻花,照起來卻不如人意的時候。
「花樹下 你識聽過冇? (花樹下,你曾聽過嗎?)」
「花樹下 開到滿滿介花 (花樹下,開著滿滿的花)」
「人係行過去 該紅紅白白介花 (人若打那兒過,那紅紅白白的花)
就跌落你面前 跌落你肩背 (就掉落你面前 掉落你背上)
跌落你腳下 (掉落你腳下)」
因為怎麼都拍不滿意所以乾脆近拍,一花一世界。
略過黃金館,略過山溪,跨到隔壁山頭往勸濟堂方向繼續走,一路花朵繼續開放,不過開的是淡淡的三月天開在山坡上的杜鵑。
連該是十一月主角的芒花,也有幾枝。
遠望勸濟堂,規模不大但一應具全。
果然是金瓜石的信仰中心。
路上遇到趣味布置的店家;可惜我去時,大多店家沒開門,也有很多招租啟事。雖然我不喜歡人擠人,但這樣蕭條的景象也讓人難過。
突然一股氣味刺鼻,四下張望,原來正好遇上居民在屋頂補瀝青。
我真的不喜歡這氣味,但能見到山城特殊人文景色,也是有緣。
這條小路會經過關聖帝君金象;我原本以為會鑽轎腳,結果是在一旁擦過去──也是,這和媽祖信仰畢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走到勸濟堂的廟埕,正對戲台,戲台下畫著關聖帝君傳說故事。
戲台簷上,發現剪粘的鳳凰。
因為打算直接從勸濟堂坐公車回瑞芳火車站,所以穿過勸濟堂繼續往前走,想找公車站牌。
找到公車站牌後回頭,發現這裡有一對石燈籠!
難道這裡曾經是神社?
正面正殿,全景巍然。
正殿兩旁也有一對石燈籠,這樣的佈局真的很像之前參觀的太宰府天滿宮,參道上建一道道鳥居以及一旁的石燈籠,最後轉彎至神殿的中心處。
正殿的柱子則是科林斯柱式,很有和風洋築的感覺。
因為還有些時間,看到往祈堂老街和戰俘營遺址的指示牌,想繼續去閒晃。
順著路走下山,一邊感嘆回程一定爬得很辛苦(對我這沒在運動的人來說),猶豫地回頭,卻見這樓梯氣勢非凡,一定是夏夜戲劇的絕佳舞台。
下坡路告一段落時,不見指示牌,猶豫要往哪兒走,四下張望才發現右手邊有個鄰近景點地圖,雖然我覺得路線頗為難懂,但大致是要往左前方的樓梯繼續往下走。
又過了一段擔心迷路的時光,聽到交談聲和溪水聲,發現此處老屋磚牆有些趣味,似乎可與最近讀的《老屋顏》相互映證,此處就是祈堂老街之始。
我走了一小段老街,這裡的遊人少,但老街卻是每間店鋪都頗有味道,與外面商圈或易答的老街不同。若不是上次在鍊金文創咖啡看到祈堂老街的明信片,我也不知道這個旅遊關鍵字。
不過因為我對戰俘營遺址的興趣更高,所以退回此處繼續尋找與迷路的過程;戰俘營應該從這條溪邊小路走,往前跨過小溪走上對面山頭。
戰俘營標示不明顯,我左轉右轉決定放棄、只是想走進街邊有人在寫生的小花園去拜訪春天,
沒想到走進去後,卻看到了二戰的紀念碑──原來這裡就是戰俘營遺址,又名「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
這裡用中英文寫了幾句標語,後面牆上則列上人名,但不知為何這樣簡單低調的布置,仍然給我沉重的感覺。
是生命在沉重。
背對著犧牲者的紀念牆,面朝著「希望之火」。
繞回花園區那些寫生者旁,發現這裡有著時戰俘營的配置圖;前面有人奉上鮮花。
在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坐下寫生,宛如電影結尾的畫面。
從此處準備下山,才發現一旁的圍牆和柱子,就是戰俘營僅存的遺跡。
太好了!我看到遺跡,看到精心設計及維護的紀念園區,看到春天的花蕊。
接下來就是一段往勸濟堂狂奔、上氣不接下氣、最後在如鼓風箱般的不和諧音中,是我原本最晚要趕上12:00的車,竟然11:40就抵達了勸濟堂。
不過這裡站牌上貼的是11:40和11:50都會有車,也有許多車在此終點站停靠,不過怎麼等車都不發,直到11:55才有車要開。回來後上基隆客運官網,發現1062的時刻表的確改成了11:55發車,但公車站處沒有更新,讓趕時間轉車的人甚為心急。